如果這是宋史

高天流雲

歷史軍事

  《如果這是宋史》講述了從遠古流傳至今的歷史,本就是真假摻半的。也許就在那些古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二十三章 巔峰悄然退

如果這是宋史 by 高天流雲

2018-9-26 21:22

  心灰意懶,卻不能歸去田園。宋朝的南方突然間有外敵入侵。王安石就算再煩,也得先把帝國宰相的職責盡到。
  南方這次的問題不再是叛亂,而是地地道道的被入侵。敵人是之前的附屬國,非常乖,非常可愛的交趾,即今越南。
  往遠裏說,它壹直是我們國家的領土。往近裏看,直到仁宗朝的末年,甚至神宗朝熙寧八年改革派內鬥以前,它仍然是宋朝的臣子。看兩者的關系,從宋仁宗開始,賜它的首領李乾德為特進、檢校太尉、靜海軍節度使、安南都護,封交趾郡王。
  神宗時再加官到同府儀同三司。這樣的對待,換來的是李乾德的壹份報表。說他身為宋朝的忠實臣子,為宋朝辦了件好事。占城國(今越南東南部)壹直沒向宋朝進貢,他實在是看不過眼,壹生氣,就給滅了。
  多麽感人。只是幾個月之後,郡王就變成了皇帝。李乾德稱帝,帝號為“法天應運崇仁至道慶成龍祥英武文尊德聖神皇帝”,國號大越,改元寶象,又改稱“神武”。
  沒什麽好說的,這就是越南的傳統。國家小,資源少,特別窮,可從來都不自卑,壹定要向中國看齊,甚至要超過才會滿意。這從古代、現代的壹大堆兩國交戰史上都可以證明。
  這次的入侵,在交趾方面有個說法,不叫侵略,而是預先防禦。在這個基礎上,還有個非常感人的口號,他們是為宋朝人民謀富利來了。說預先防禦,給出的理由很好玩。因為宋朝在南方邊疆大力發展經濟,積極訓練士兵,讓他們不安了。
  於是就發兵。
  這個理由不是不能成立的,只是要看清自己是誰。交趾是遼國的話,說這樣的話,做這樣的事就不奇怪。可那是東亞地區最大最強的遼國,而且就算是遼國,近70年來也只是威脅,從來沒敢發過什麽兵。區區壹個彈丸小國,說出這種話,辦出這種事,只能認為他們是發瘋了。
  至於改善宋朝人民的生活,可以證明李乾德的腦子是相當的與時俱近。很靈活的,他知道宋朝正在做什麽事。他發出了壹份告示,上面說宋朝人妳們太苦了,成天被青苗法、免役法什麽的倒吊著,我來救妳們,從此就自由幸福了!
  王安石面對的就是這樣壹個從理論到實踐都出離秀逗的國家,世界上最難受的事無過於壹個理智的正常人被迫和壹大群的瘋子打交道,還必須得從理論到實踐都贏才成了。王安石這時就要去做這種事。
  拗相公,繼續忍受妳的人生吧。
  王安石親自草擬了《討交趾詔》,動員軍隊,與李乾德交戰。只是動作太慢了,限於古代的交通,消息傳進京城時,交趾軍隊已經侵入了國境。等到京城做出了反應,戰火已經燒遍南疆。
  交趾出動了6萬軍隊,號稱8萬。分水陸兩線侵入宋境,突破點在廣南西路。水軍渡過北部灣,十壹月二十日,攻克欽州;二十三日攻克廉州(今廣西合浦)。陸軍忽略沿途各處關隘,直奔宋朝南疆的重鎮邕州。
  邕州,如果大家還記得儂智高叛變,就該知道邕州的重要性。它是廣南西路的中樞,拿下它宋朝南疆就將失控。而交趾人非常有信心拿下它,壹個理論數值讓他們很沖動。
  當年儂智高縱橫宋朝無人能擋,邕州城是叛軍的據點。交趾人卻曾把儂智高抓回交趾扔進大牢,這樣的心理優勢比什麽樣的戰前動員都有效。他們殺向邕州,簡直迫不及待。
  老實說,他們沒想錯。壹路之上,宋朝的各處據點根本攔不住他們,到了邕州城下,發現除了城高壕深之外,別的戰備,比如出戰的士兵,守城的士兵等等都寥寥無幾。
  城裏真的沒多少兵,近7萬百姓只有2800人守衛。知州蘇緘是個純粹的文官,看各種數字都註定了是壹城最適合搶劫的對象。可是大家要記住蘇緘,這個名字在宋朝的史書中占有崇高的位置,他遠比韓琦、文彥博、司馬光等人堅貞偉大。
  所有人都想著逃跑,蘇緘下令關閉城門,這是西南門戶,要為國家守住這條防線。這時有個校官叫翟績,想悄悄地溜出城。蘇緘抓到他下令斬首示眾。這人不服,大喊有種讓妳的兒子也別走。
  蘇緘的兒子叫蘇子元,是桂州的司戶,不久前帶著妻小來探親。面對翟績的質問,他要兒子準時回去上任,但把妻小留下與城池共存亡。這讓翟績死得心服口服,讓滿城的百姓都沒話說。
  惡戰展開,如果勇氣可以決定壹切,蘇緘必定會成為嶽飛、文天祥壹樣的英雄。2800人守城,他居然沒有滿足於固守,而是派出了數百名敢死隊沖出城去,壹次就殺敵200余人,殺象數十頭,擊斃兩名交趾首領。
  迎頭痛擊之後,邕州守衛戰終於開始了。面對20倍以上的敵軍,蘇緘率全城百姓苦苦支撐。這期間他派兵求援,援軍也出動了,可惜被隔離在100裏開外,無法前進;他拿出官府、私人全部的積蓄獎勵士卒,可惜兵實在太少,而錢也買不來急需戰爭器械。
  連上天都與他作對,邕州地區突然幹旱,滴雨不降,連井水都打不出來。城裏幹渴難耐,不斷有人死去,最後發生了瘟疫。
  瘟疫都發生了,他到底堅守了多少天?答案是42天。這壹個多月裏,邕州城外遍地都是交趾人的屍體,前後累積,達到了15000余人。這是個可怕的數字,交趾出兵6萬,壹少半要分給水軍,陸軍頂多4萬,壹個邕州城就埋藏了他們三分之壹以上,想想這樣的消耗能支撐他們打到哪兒?
  恐慌中交趾人想到了撤兵,可是突然間有了轉機。中國真是壹個奇怪的民族,盛產英雄,也永遠都有漢奸存在。壹個當地人給他們出了個主意,說妳們好笨,每人背壹大袋子土,堆到城墻下,幾萬人同時動手,馬上就能直接登上去嘛。
  交趾人大喜,人多欺負人少,這招實在太妙了。就這樣邕州城終於陷落了,面對潮水壹樣湧進來的敵人,蘇緘仍然選擇了戰鬥,他仍然沒有逃跑。巷戰展開,蘇緘戰鬥直到無法支撐,才騎馬趕回家裏,面對30多個親人,他說了這樣壹句話。
  ——“吾義不死於賊手!”
  蘇家老幼自盡,蘇緘自焚而死。
  邕州城裏的百姓和他們的知州同壹命運。全城死難,無壹人投降。中國的南大門失守了,至此軍隊潰敗,百姓傷亡只以邕州、欽州、廉州三城為限就達到16萬以上……
  消息傳進開封城,宋神宗悲痛交集,他事先怎樣也不會想到小小的交趾居然這樣兇殘,侵略如此龐大的宋朝,敢這樣血腥殺戮,對平民百姓都不放過!
  沒有別的好說,討回這筆血債。
  宋朝壹邊命令廣西、廣東、福建、江西軍隊迅速向潭州(今湖南長沙)、桂州(今廣西桂林)集結,壹邊派出了北方禁軍。這時沒有狄青了,王韶也在西北熙河方面無法脫身,由誰來擔當南征大任呢?
  選來選去,壹個個精英人物被否定。其中包括優秀軍人趙(上占下內)、宿將燕達,還有壹位太監,此前幫助王韶平定熙河的李憲。這些人都不行,最後脫穎而出的是壹個到處都不受歡迎,和誰都處不來的問題人物。
  35年前,大雪紛飛的西疆三川口,有壹個名字讓人長久懷念,勇將郭遵。我不贅述當時的戰況,我相信每壹個看過那段歷史的人,都會牢牢地記住他。
  35年後,宋朝選出來的這個問題人物,就是他的弟弟郭逵。
  郭逵文武雙全,豪爽倜儻。相傳他當年讀書時從來不在安靜的書齋裏,而是帶著《漢書》,揣著兩張餅,壹壺酒上酒樓去看。餅只兩張,酒隨幹隨添,直到天晚才漫步回家。
  這是他壹生的風格。率情縱性,我行我素,只幹自己認為對的事。
  長大之後,郭逵進入軍界,和哥哥壹樣被派往西疆,在那裏他非常幸運的遇見了北宋史上最著名的壹位大衙內葛懷敏。第壹,他沒被選進葛大衙內的戰鬥部隊裏,沒有英年早逝;第二,他準確地判斷出了定川寨之戰的結果。
  軍隊裏殺人的功夫很常見,有戰略眼光的人卻不多。這只是郭逵軍事才能的壹個例子,之後他在範仲淹、龐籍的手下當差,在西北對抗西夏,在東線周旋遼國,在荊湖地區剿匪,帝國所有的戰區幾乎走了個遍。他的官職迅速冒升,到神宗朝時已經是靜難軍留後、宣徽南院使。
  郭逵的能力是很大的,更大的是脾氣。他幾乎和所有的同僚都處不好。比如在西北秦鳳地區,和後起之秀王韶就搞得相當不愉快。宋神宗要在那兒設置市易司收復熙河,就得先把他調走。
  類似的事很多,他漸漸地被定性了。戰爭時他是無價之寶,和平時他是個討厭分子。這時面臨比儂智高叛亂還要危險的局面時,宋朝終於想起了他。
  可是無論用誰,哪怕是狄青復活,都沒法迅速解決南方問題。看進度,熙寧八年十壹月間交趾人打了進來,年底時邕州城,也就是現在的南寧陷落。如此悲憤慘痛,舉國激怒,也只能到第二年的夏天時軍隊才能越過長江,到達南方。
  這期間,整個嶺南地區都處於無防守、甚至無政府狀態。
  為什麽會這樣,和當時軍隊的調動速度有關,也和當時廣西方面的實際情況有關。宋朝這次征調的只有壹少部分是開封城內的禁軍,更多的是西北秦鳳兩州方面的部隊。這是宋軍的現狀,禁軍退化了,北線腐爛了,只有西北軍團越來越強。
  強雖強,路太遠。再半個世紀之後,西北軍團又壹次被派往江南平叛,之後馬不停蹄趕回西北和異族人交戰,來回折騰,終於讓宋朝最珍貴的家底崩盤。
  廣西方面的情況讓人絕望。按考證,廣西這時全境的人口不超過120萬,只占當時全國人口的1%70到1%80之間。全境只有軍隊近萬人,其中邕州2800,最多的桂林只有3000。這樣的基礎和實力,拿什麽反攻,連拖住交趾人的腳步都做不到。
  所以說,交趾人沒能沖出廣西南路,打到長江南岸,真是件幸運的事。
  公元1076年的夏天終於到了,郭逵的征南部隊越過了長江,進入嶺南。第壹個目標就是邕州,這時不再有昆侖關歸仁浦之戰了。郭逵完全不必有狄青當年的謹慎,他身率10萬北軍,是狄青的3倍多,而交趾人傷亡超過兩萬,陸軍方面只剩下了兩三萬左右。
  實力的對比太懸殊了,邕州、廉州、欽州,壹個個城池被收復,交趾人傷亡慘重,帶著搶來的東西往老家跑。在他們想來,這事兒就算到此為止了。按宋朝的老傳統來看,從趙匡胤、潘美開始,這兩個人超級牛吧,也沒殺過邊境,到交趾這片兒砍人來。
  等他們回到老家,開始清點贓物做發財夢時,才發現自己這次錯得有多厲害。郭逵腳前腳後就殺了過來,根本不給他們喘息的機會。
  宋軍兵分兩路,由副將燕達先攻打交趾的廣源州(今越南廣淵)。燕達壹舉攻破城池,俘虜5000多人,抓住了李乾德的軍師劉紀。旗開得勝,不過沒什麽,這不是主攻的方向,只是為了防守自己的側翼,順便多抓幾個人。
  主攻的方向是決裏隘,在這裏交趾人積集了重兵,配備了他們最重型的秘密武器——大象。這真是太不仁道了,每次越南人都會派大象出來和宋朝人打架。這真實地反映了古越南人缺乏歷史知識。
  回憶壹下當年潘美平定南漢的過程,就會知道在宋朝軍隊面前,大象只是些吃了過量生長素的肥豬。神臂弓、斬馬刀上陣,大象被射得掉頭就跑沖進了交趾人的陣地,跑得慢的被砍得血肉橫飛,連鼻子都斷了(強弩射象,刀斷象鼻)。
  第壹次兵團決戰,宋軍大勝,進占領門州(今越南同登)。
  大敗之後,交趾設下了壹個埋伏。這是沒辦法的辦法,他們也想弄個像樣的防線出來,可惜越南自古以來就窮得要命。壹條穩固長久的防線,比如古代時中國的萬裏長城,現代時法國的馬其諾防線,那都要動用超級龐大的資金、物力,再由卓越的設計能力、無數的人力施工才能完成。
  越南根本做不到。
  只能因陋就簡,在壹處窮山惡水的險地設下埋伏。在他們想來這就很安全了,想想宋朝軍隊從來沒有進入過交趾,地理不明,壹定上當。那樣就會撈回來上次的損失。如果不上當?那就是宋朝撤兵了,壹了百了,再好沒有。
  這就是交趾人的悲哀,坐井觀天是什麽意思呢?就是根本不知道地球上當時發生過什麽事。比如宋朝的西北軍團都幹過了什麽。
  在熙河戰場上,在王韶的率領下西北軍團曾經穿越天險,讓吐蕃人在自己的地盤裏被客軍偷襲。這時戰場換成了越南,這裏的所謂險要,能和苦寒高原的熙河相比?尤其是這個所謂的埋伏本身就是個笑話,試想身率10萬重兵在客境作戰,稍有點腦子的指揮官都會派出大量的刺侯探兵,四面八方所有的動靜都得掌握在手裏。
  想偷襲?換成是葛懷敏式的衙內還差不多。
  郭逵很快就知道了交趾人埋伏在哪兒,夾口隘。問題再簡單不過,西北軍團再次上演穿越好戲,他們從兜頂嶺繞了過去,把埋伏甩在身後,直接撲向了富良江。
  富良江就是現在的紅河,河的對岸不超過90裏路就是交趾人的都城交州(今河內)。直接威脅對方的心臟,這壹招郭逵把對方逼上了絕路,同時也讓自己站在了刀尖上。
  宋軍什麽都有,只是沒有船。這是沒辦法的,千裏行軍不停地打仗,怎麽能背著船從宋朝國內壹直殺到交趾的富良江邊?
  現造船的話,時間根本來不及。想想10萬大軍加上必要的戰械,得用多少船,多少航次才能運過對岸?這些問題讓全體宋軍變得沈默,能變魔術的人據說姓劉,不是姓郭,郭逵怎麽也沒法瞬間搞到百十艘大船吧。
  事實上就算搞出來了也沒用,富良江寬闊的水面上漂著400多艘交趾人的戰船,宋軍的主力是西北人,他們基本都是旱鴨子,上了水面難保赤壁的故事不在古越南上演。
  種種猜疑之中,郭逵下達了幾項命令。第壹,派人砍大樹,盡最快速度造超級大木筏;第二,收集大塊石頭,給投石器備糧;第三,全軍在江邊呆兩天,然後退向兜頂嶺。
  第壹條命令讓軍隊泄氣,明顯是臨時抱佛腳,就算造出來夠用的大木筏,難道想用這東西去跟戰艦打仗?第二條命令忽略,宋朝軍隊壹直在軍械上領先於全世界,準備點石頭砸交趾人,這活兒很開心;第三條最讓人看不懂,全軍退向兜頂嶺,那是原路返回了。可就是撤軍,也沒必要擡著木筏、背著石頭走路的吧?!
  盡管郁悶,大將軍的命令還得執行。奇跡就在執行中發生了,等著宋軍逐步原路退回,而且在退卻的過程中人數顯示越來越少時,突然間交趾人的軍艦發瘋似的沖向了北岸,上邊爬滿了交趾兵,他們快速過江,主動挑戰來了。
  郭逵等的就是這個。他算得準準的,以交趾人既貪又狠的性格,宋朝人如果強攻富良江,他們會壹味死守;如果宋軍示弱,像現在這樣在天險面前退縮,想收兵回國,他們壹定會貪小便宜過江追殺。如果殺得足夠多,還會順勢再殺回宋境,來個二次搶劫。
  郭逵在山上冷冷地看著交趾人在江面上像螞蟻搬家壹樣的忙,把壯丁運過來、運過來、再運過來,直到南岸沒人了,他才覺得火候到了。事後證明他當時有多冷靜,有多麽的兇殘。讓所有的交趾人都過來,壹個不留!
  總攻開始,宋軍伏兵四起,分工明確。有抄敵後路分割包圍的,過了江的交趾人被擋在江邊無法回逃;有裝彈發炮轟擊交趾人軍艦的,那都是些木船,在攻城軍械的打擊下像門板似的碎成滿江的木片;大木筏最後上陣,壹部分宋軍乘筏追向逃走的敵艦,要壹舉覆滅交趾的水軍。
  最激烈的戰鬥爆發在江邊的陸軍格鬥裏,交趾人過江的人數相當多,足有數萬人,由李乾德的太子李洪真率領。宋軍全軍皆起,圍住了狠狠打,郭逵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盡此壹役,把交趾人的軍隊全殺光。戰後清點他做到了,當天交趾人的死屍被扔進富良江裏,江水被阻斷近三日無法流動。
  那些死屍裏,就有交趾太子李洪真,郭逵真正做到了寸草不留,唯有這樣才能告慰邕州城裏近8萬百姓,還有蘇緘……只是全勝之後,他還是要面對寬闊的天險富良江。
  世上有種人很奇妙,他們做事時總讓別人看不透。其實原因很簡單,世上絕大多數的人都在全力以赴地向某個願望狂奔,只有極少數的人會在奔跑中提前看到目標的後面隱藏著什麽,從而突然間停住腳步。
  比如富良江畔的郭逵。
  空前巨大的勝利,別人看到的是進壹步越過富良江,殺進交趾都城,殺光燒光徹底覆滅這個養不熟的小國,來個壹勞永逸。可他回頭看了看自己的軍隊,心立即就冷了。
  殺敵壹千自傷八百,宋朝入交趾的作戰部隊大約近10萬人,負責運糧的民夫有20萬。這些人中戰鬥減員很多,更多的死於瘟疫、疾病、饑餓。嚴重的水土不服,讓剩下的士兵也變得虛弱,這時不顧壹切地強攻,過了江之後戰況會怎樣?
  什麽是能做到的,什麽是做不到的,壹個指揮官必須心裏有數。可要是不過江,他個人就慘了,宋朝派出這樣規模的軍隊,付出這樣大的代價,為的就是滅國,其他的所有結果都不考慮,他敢在這種叫勁的時候撤退,小心回國就判刑。
  就這樣,宋軍在他的沈默中留在了富良江北岸,像是休整,像是隨時都能殺過江去。在這種平靜中,郭逵等到了他想要的東西。
  李乾德緊急派人過江送來了投降書,連帶著壹船壹船的物資、人口,那都是他在宋朝搶回來的。服得不能再服了,他發誓永遠做宋朝的順民。
  郭逵不再猶豫,下令撤軍。這時全軍高興,只是有人好心地提醒,這樣回去,將軍妳自己會很危險。郭逵壹笑,我不能抓住李乾德報答陛下,這是天意。與之相比,我更不能讓十余萬將士、民夫為我的官運去冒險。
  當年酒樓讀書的少年仍然灑脫倜儻,只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問心無愧就好了。
  宋軍回國,此戰除了沒能攻進交趾首都,抓到李乾德之外,所有的目標都達到了。戰後盤點,交趾人殺了16萬以上的中國平民,中國軍隊殺了他們近8萬以上的軍隊。兩相對照,兩個國家的性質,兩國軍隊的性質壹目了然。
  這個討厭的種族,到宋室南遷之後壓力突然增大,那時才是他們受罪的時候。
  郭逵回國,果不其然被文官系統彈劾。用意是相當地善良,壹來可以為死去的將士們討個說法。在文官的心裏,郭逵實在是指揮無方,耗費了如此軍力物力,居然不能覆滅這樣壹個小國,實在是無能。必須嚴懲;第二,這也是對郭逵本人的愛護。
  他出征前就是宣徽南院使了,如果立功回來,狄青當年的樞密使位置還跑得了嗎?為了防止這種悲劇重演,也要打壓郭逵。
  尤其是這種呼聲道出了宋神宗本人的怨氣,他是滿心滿意要殺光交趾人為邕州百姓報仇的。試想他連遼國、西夏都不能忍受,怎麽會包容交趾這個小醜國家?郭逵真是讓他郁悶到死。
  郭逵被貶為左衛將軍,西京洛陽安置,此後10年裏不得升官。
  這樣的結果很厚黑,和近7年以來宋朝的主流風氣不符。王安石哪兒去了,他為什麽不為郭逵講話,身為首相怎能容忍這樣的冤屈事發生?
  王安石已經不在了,郭逵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十二月班師,在兩個月以前,十月份時王安石罷相,回到金陵江寧府。
  重回南方當年初起步的地方,7年壹夢終於醒來,王安石走了。這時的走,和當時的來,都是對宋神宗的支持。就像郭逵從富良江畔撤兵壹樣,王安石當時同樣面臨著抉擇。如果他想留,他仍然是大宋首相,天子階下第壹人,宋神宗絕對不會趕他走。
  他們的關系,仍然是牢固的。像以司馬光為首的反對派所編造出的“上益厭安石”,“安石嘆息,天下事只從得四五分也得好矣”等謊言,根本不值壹駁。就以王安石失去信任,哀嘆宋神宗不聽他的話了,四五分的聽從都沒有這句來說,就錯亂無聊。
  他們在這段史書裏為了詆毀王安石,同時還記載著另壹件事。宋神宗和王安石那次為了天上閃彗星,民間有饑苦的事吵架,王安石立即稱病回家,不再辦工。神宗派人去請,王安石的親信們就勸,為了獲得權力,要把以往神宗不同意的事都報上去,逼他答應,從此確立權威。
  王安石照辦了,宋神宗為了讓他工作,全都照辦。那麽請問,既然全都照辦了,王安石怎麽會哀嘆“天下事只從得四五也好”?
  矛盾百出,漏洞百出。
  王安石的離去,完全是為了宋神宗著想。這時王雱死了,助手離散,滿朝大臣放眼望去都是敵人。他留下只會給帝國添亂,讓反對派整天圍著他吵架。活兒誰幹?國家怎麽辦?那樣真是貪戀權位,讓人齒冷了。而他離去,壹天的雲彩都散了,留給宋神宗的是壹片廣闊清新的天地。
  國庫充裕了,政令刷新了,軍隊強大了,熙河收復了……下面的路,要由29歲的宋神宗自己去走了。
第六部 後改革時代卷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