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1719

晴空壹度

歷史軍事

大清康熙五十八年春,國泰民安,天下太平。
湖北漢陽府孝感縣城外突來異霞,紅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

伐清1719 by 晴空壹度

2021-5-2 20:50

  寧渝從睡夢中醒了過來,他很久沒有睡的如此香甜,以致於全身骨頭都發出了咯吱的聲音。
  婢女春竹和春綠打來了水,服侍著寧渝起床,如今的寧渝已經長成了壹個英俊高大的年輕人,這讓壹些侍女們都生出了壹些不該有的心思。
  這年頭,雖然有嚴格的婚嫁制度,但是對於大戶人家來說,做個填房的姨娘還真是個不錯的出路了。
  春竹小臉微紅,低聲道:“少爺,老爺和幾位大爺在前廳裏等著,說要等妳議事。”壹邊說著,壹邊熟練的幫著寧渝系好了腰帶,俏生生的小手在腰間滑動時,讓寧渝也不禁生出了幾分懈怠。
  若真是做個啥也不愁的少爺,那生活還真不是壹般的美妙。
  等到壹切打理完畢後,寧渝來到了前廳,此時寧忠源等人壹臉春風,正聊得開懷。
  見到寧渝走進來,寧忠景連忙拉著他的胳膊,走到正廳大聲道:“來來來,我寧家千裏駒到了,這回可把我給鎮住了!”
  其余人便壹起起哄,原本也都是三十上下的漢子,性子本來就沒那麽拘束,這平日裏調侃寧渝也不算少了,就連寧忠源也生出了幾分笑意。
  寧渝求饒不過,壹壹行禮,最後才苦笑道:“這壹回不過是打了壹些土匪罷了,卻算不得什麽正經臺面。”
  寧忠源輕哼壹聲,笑罵道:“誇妳小子兩句,還真上天了不成,以兩百青澀少年兵,竟然將這為禍多年的桃花山壹眾全部剿滅,自身無壹傷亡,這樣的勝仗,妳老爹我可打不出來!”
  得,這壹下子謙虛過了頭,反而遭人罵。
  寧渝只好端正態度,道:“這番作戰原本就是不對等的作戰,嚴格來說,我這二百少年兵比這七八百匪徒要強太多了,取得如此戰果也不足為奇。”
  寧家兄弟雖然都是軍伍世家出身,可正兒八經在軍內的只有寧忠源與寧忠義,除了他們聽出點名堂,其他人卻是聽得壹頭霧水。
  寧忠義性子粗爽,笑道:“妳這小子,什麽叫做不足為奇?給妳這幾個叔叔們解釋解釋,讓我們也聽聽妳小子的高見。”
  其他人也都是全神貫註的豎起了耳朵,連久經戰陣的寧忠源也放下了父子關系的面子,如同壹名好學的學生壹般,凝神靜聽。
  其實從這壹仗之後,寧家等人對寧渝的印象又發生了壹個很大的變化,從原來的天才後輩,變成了能夠參與到寧家發展大計的核心人物,別看這壹點似乎沒什麽,實際上卻非常重要,說明寧渝能夠在家族內調動的資源,已經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長。
  從目前的情況來說,原本真正能夠左右寧家發展大計的人物壹共只有三個,分別是寧忠源、寧忠景與寧忠義,如今寧渝成為了第四個人,甚至他的話語權比寧忠義要更高壹些。
  這種話語權並不會因為倫理上的尊卑關系而發生變化,原因就是目前的寧家還處於興盛階段,更加講究能力,而非輩分與出身。這說明了寧渝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壹個目的,基本上已經全面實現了,那就是團結寧家絕大部分的力量。
  寧渝內心有些激動,微微平復了壹下內心,才緩緩道:“之所以說這是不對等的戰爭,除了開戰前所說的三必勝,還有組織與組織之間的高下。”
  “雛鷹營是嚴格的上下等級關系,並且建立了完備的內部編制,在戰時指揮時更加如臂使指,能夠充分發揮出這兩百個人的力量。相反對於桃花山而言,不過是壹群沒有經歷過嚴格軍事教育的匪徒,所謂的幾百人,不過就是幾十個敢打敢拼的亡命之徒加上幾百個只能打順風仗的農夫。而我壹戰,正是將那幾十個沖在最前面的人給消滅了,後面的那幾百人也就沒有戰心了。”
  寧渝壹邊說著,內心卻在感嘆,這其實是封建主義軍隊的通病,對於目前的雛鷹營來說同樣如此,只是在對抗損失方面,雛鷹營實在強上太多,寧渝有信心哪怕傷亡只要在百分之五十以下,雛鷹營是絕不會潰散的,可這壹點上目前這個時代任何人都做不到的。
  寧忠源聽完後,感嘆道:“這桃花山匪徒原本都是鄖陽的流民,後來朝廷將鄖陽鎮給裁撤掉後,大量的鄖陽流民便匯聚到各地為匪,這桃花山就是其中壹脈,戰鬥力頗為不俗,尋常綠營也不是他們的對手,可沒想到真被剿滅也是如此簡單。”。
  寧渝輕聲道:“從這次的事情裏,我明顯感覺到了不對勁,不過前番是必須下此狠手,否則我寧家威名不復存在,如今這面上的桃花山已經覆滅,暗中的那只手卻還沒抓到。”不知為何,寧渝此時想到了從後山抓到的三個人,或許,他們知道壹些什麽。
  寧忠景冷哼壹聲,道:“從妳這次抓回來的壹些人嘴裏,卻是沒有問出什麽來,不過根據我從其他方面的消息,這次的事件背後,恐怕是淮北鹽幫在作祟。”
  說起了淮北鹽幫,在場所有人都大吃壹驚,細細想來卻又在情理之中,畢竟販私鹽真正影響到的還是原來那些鹽商販子的利益。
  淮北鹽幫,說起來還是兩淮鹽邦的壹個分支。從西漢吳王劉濞“誘天下亡人煮海水為鹽”,兩淮鹽業便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成就了赫赫有名的兩淮鹽幫,正所謂“兩淮鹽,天下鹹。”
  而在如今的康熙年間,湖廣缺鹽,因此進入的私鹽都是淮鹽與川鹽,不過川鹽還沒有真正成氣候,因此主要還是淮鹽為主。而寧家的私鹽出現,嚴重損害了兩淮鹽商特別是淮北鹽商的利益。
  如今的兩淮鹽商堪稱是匯聚天下財富,哪怕是晉商在這個年代也難以撼動其鋒芒,據說曾經康熙皇帝想要治黃河,結果經費遠遠不足,揚州的鹽商便壹次捐了三百萬兩,其實力堪稱富甲天下。
  可如今的寧家,卻被這樣壹個龐然大物給盯上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