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6章 大漢新聞(下)
萬千世界許願系統 by 上善若無水
2022-3-6 20:31
所謂的兩千石,實際上是因為大漢這裏郡守的俸祿就是兩千石,也就是每月壹百二十斛。所以兩千石就成了壹個分界線,到了這個程度就是郡守級別的大人物。
至於王霄說的中兩千石,這個中字實際上指的的是在中X朝廷為官的意思,其每月的俸祿是壹百八十斛,比外面的郡守們高的多。
大漢發放俸祿,通常都是壹半發谷,壹半發錢。並不是全都發糧食,發錢的時候,是按照價格換算著發。
董仲舒高興了,不是因為待遇和俸祿高了,而是級別到了郡守級。
在大漢這裏,級別可比錢與俸祿重要的多。
少府令趙禹被叫了過來,王霄幹脆的指著董仲舒對他說“董仲舒現在是大漢新聞的總編輯,他這裏需要的任何開銷,都由妳來支持。”
“喏,喏。”趙禹先是連聲應下來,之後才轉向董仲舒詢問“大概要多少開銷?”
董仲舒想了想說“先來兩千萬錢吧。”
趙禹聽了這個數字,差點壹腳就踹了過去。
兩千萬錢,還先來?
這年頭壹石糧食也不過百余錢,壹匹好馬也不過萬錢。
他董仲舒張嘴就要兩千萬錢,當這是兩千萬粒粟米嗎。
當著王霄的面,趙禹壓制著怒火問他“為何開銷如此之大?”
“主要是紙貴。”
董仲舒開始為他算賬“按照陛下的意思,每旬都要發送壹刊,全天下縣,侯國,邑,道共壹千五百八十七個都要有。之後還要按照人口多寡分配,陛下令至少千人壹份,大漢現有三千六百萬人口,也就是說每旬至少需要三萬六千份以上。”
“不止。”
王霄那邊幹脆搖頭“瞞報人口的太多,起碼四千萬起步。”
漢朝收賦很重,人頭稅那是每年都要交壹筆。
家中若是有五六個,六七個孩子的,那起步就是壹年百錢。
百錢的話都夠買壹條狗了,是吃的那種。有這麽壹筆錢交給天子,留在自己家裏聚在壹起吃狗肉難道不香嗎。
“天下間隱瞞人口之事何其多也。”
王霄微微嘆氣“亭長裏正都是鄉裏鄉親,哪怕知道了也都會幫忙掩飾。無論家中有幾個孩子的,等到收賦的時候,繈褓嬰孩是老二,滿臉絡腮胡子的壯漢也是老二。”
收賦不是隨隨便便抓著人就收的,那是有專門的名冊的。
家家戶戶有誰有誰,都是妥妥當當登記在冊的。
收賦是按照名冊收賦,名冊上這家有幾個人,那就只能收幾個人的口算。
家中孩子老大是必須登記的,否則妳們家就成絕戶了。
老二的話,則是為了方便出門,也是讓其他幾個孩子能有條出路。
再往下的話,那就沒有再往名冊上登記的了。
反正淳樸的大漢百姓家中,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是兩個孩子,非常整齊劃壹。
所以說了,經濟手段是控制人口的最佳方式。
“陛下,這個,這個……”趙禹有些緊張,因為收取口算是少府的事情。
現在天子對於民間的這些小手段居然如此了解,他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麽才好了。
“無妨。”
王霄擺擺手,示意他不用在意這件事情“反正以後也是要取消的。”
趙禹和董仲舒都楞了神,王霄說的以後要取消是個什麽意思?
反正他們是不會去往取消收取口算方面去想的,因為換位思考壹下,天子也舍不得每年數以億的收入啊。
這麽壹筆巨款,而且還是每年都有的,真的是太香了。
王霄並沒有為他們詳細解釋的意思,目光示意董仲舒‘妳繼續。’
“少府令請看這個。”
董仲舒將之前王霄看過的報紙遞給了趙禹“這麽大的紙張,壹份就是足足六頁之多。單單是這麽多的紙張錢,壹月就得多少了。”
“可少府作坊之中的紙張生產越來越多,價格也是越來越低……”
這邊趙禹還在疑惑的時候,王霄已經接話說“更大的開銷是在於建設通往全國的運送渠道。”
“每個縣都要送到,而且還要盡快。雖然會有時間推移,可總不能當期的報紙,壹兩年之後才送到當地。”
王霄這麽壹說,趙禹這兒就能理解了。
說起來每次數萬份的報紙好似很多,可實際上最多幾輛大車就能全部拖走。
但是很明顯,天子不想用慢吞吞的大車,那就只能是用近似於軍報的方式,讓訓練有素的信使快馬發送。
這樣的話,那成本可就高了。
信使們的開銷,馬匹的開銷,各地建立驛站的開銷等等,加起來那就是打不住的無底洞。
還好王霄說了壹句‘發送的時候借用軍情傳遞驛站,只需擴建壹番增加規模即可。’這倒是讓趙禹稍稍松了口氣。
“還有壹筆開銷。”那邊董仲舒立馬就捅了刀子過來“各地的宣傳員也是要花錢的。”
“宣,宣什麽員?”
趙禹表示自己孤陋寡聞,從未聽說過有什麽宣傳員這東西。能吃否?
董仲舒看了眼發明這個詞與這份工作的王霄,直接對趙禹解釋說“就是在各處鄉,亭,裏都要有露布宣傳員,專門負責講解報紙上的內容。”
報紙送到各地的話,並不是給那些縣令,亭長,裏正,三老,有秩,嗇夫,遊僥們看的。而是給所有百姓們看的。
但是大漢是壹個文盲占據主流的時代,這裏的人絕大部分都不識字。
不認識字的話,當然沒辦法看報紙,只能是聽別人去讀。
招募這些讀報紙的人,就是所謂的宣傳員了。
做宣傳員最基本的壹個條件,那就是妳得識字。而識字的人,在大漢基本上就可以掛靠在人才這個詞的邊上了。
想要招募這樣的人,而且是大量招募長期工作,這絕對是壹筆巨大的開銷。
這些宣傳員們,不能說給他們開百石俸祿,畢竟壹年壹百九十二石實在是太多了些。
可最起碼也得是月谷十壹斛的鬥食,或者是月谷八斛的佐史才行。
毫無疑問,這筆開銷也得落在少府的頭上。
因為這件事情說到底是王霄在推動,作為王霄的錢袋子,少府責無旁貸。
至於其他的油墨,排版印刷,校對文字乃至於書寫各種新聞的,大都是少府自己的工坊和人手,開支倒是不算多。
真正讓趙禹為難的並非是董仲舒張口就要兩千萬錢,雖然這是壹筆巨款,可對於少府來說算不得什麽壓力。
真實的原因在於,這事兒看不到頭在哪裏。
很明顯,這所謂的什麽報紙,辦壹期就得賠壹期,辦的越多賠的也就越多。
可看天子的意思,估計這件事情得壹直辦下去。那就意味著這賠錢的買賣,每旬都會賠上壹筆。
身為少府令,趙禹感覺自己的腦袋都大了。
王霄看出了他的為難,笑著開解他說“其實做報紙也不全都是賠錢,妳也可以想辦法通過報紙賺點錢補貼壹二。”
趙禹不解的看向王霄,他是真的不可能有什麽廣而告之的理解。
“妳可以在報紙上再加壹張紙。”
王霄的話讓趙禹苦笑起來,在家壹張紙就等於是又加了壹份額外的開銷。
“這張紙上呢,就留下來專門做廣告,廣告就是廣而告之的意思。妳可以去找那些大商家們,像是長安城四周各處的狗肉館,鐵匠鋪,皮匠鋪,木匠作坊等等。讓他們出錢在這張紙上買位置,宣傳自己的店鋪,讓全天下的百姓們都知道他們家的店鋪。”
趙禹還在想事情的時候,壹旁的董仲舒卻是眼神壹亮的大喊“我公羊派可以買位置,宣傳我公羊派!”
“這個要經過朕的同意才可以。”
王霄當然不會給諸子百家作弊的機會,這種宣傳的口子必然是要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才行。
“還有各地的大商家們,也可以給他們出錢買版面,宣傳自己的機會。”
王霄給趙禹出主意“妳也可以去找那些窮的只剩下錢的勛貴們,告訴他們可以把先祖的豐功偉績,寫在花錢買來的版面上,又或者是他們吹噓自己的稿子,只要不逾越的都可以發出去。”
他站起身來,走到了趙禹的面前說“這是壹個真正的好東西,壹個可以讓全天下人都看到的好東西。區區錢財,是沒有辦法衡量其價值的。”
“喏。”
趙禹急忙行禮,他還能說什麽呢,什麽也說不了。只能是想辦法看看,能否通過那個廣而告之,多少收回壹些成本來。
報紙的事情安排妥當之後,王霄繼續留在行宮這邊。
他並非是為了帶著妹子們遊山玩水,而是在等待衛青回來,同時也是在給田蚡王太後,乃至於勛貴們挖坑。
等到把坑挖好,跳不跳的那就由他們自己去做決定。
秋收過後,衛青的大軍終於是從遙遠的南方回到了長安城。
王霄帶著衛子夫,抱著霍去病出城二十裏迎接衛青。
與上次出征衛滿朝鮮壹樣,衛青同樣是載譽歸來。
他自己再升了壹個臺階,從關內侯提升到了列侯,這是爵位的最高點。
王霄當場宣布冊封他為長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戶之多。
與他壹同出戰的公孫敖,蘇建,張次公等人都獲封關內侯。其余大大小小立功封爵的,數以百計。
就在這次大規模的封賞之後,王霄再次宣布,任命衛青為護軍將軍,出掌北軍軍權。
如果再加上衛青此時依舊兼任的羽林軍校尉,虎賁軍校尉。那此時長安城周邊,幾乎九成以上的兵權都落入了衛青的手中!
大漢開國以來,從未有兵權如此強盛之異姓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