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不屈青铜

历史军事

徐臻,字伯文
23岁
武力:61
智力:59
统率:60
魅力 ...

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六十章:这可真是,幸福的烦恼

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by 不屈青铜

2023-11-19 15:33

  若是按年岁,荀公达比荀彧要大六岁左右。
  但辈分比荀彧小。
  两人是叔侄。
  “公达此前游历,不曾栖身,如今相请,乃是盼公达取豫州而立功,奉迎天子以归,如此更可为汉室之臣。”
  “我以为,公达当又以局势不明,不可同主而侍为由拒绝。”
  荀攸板着的脸忽然浮现笑容,惭愧的道:“并非如此,不瞒叔叔而言,徐州一战,公达始终在隔岸而观,只可惜没有早些来。”
  “反复探听,且听闻风评……此战堪称绝妙,此前面对袁术数万大军,出兵直破中军刘祥,在下曾以为曹公善行军。”
  “但徐州一役,更显其大局在握,急行军破徐州三城以震慑,而后又仁政待民,让陶谦与麾下文武、城中百姓逐渐离心。”
  “实在是绝妙。”
  荀彧欣慰的笑了笑,并没有太过激动,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公达通晓兵法,定有一番作为。”
  “等年关一过,便可在豫州建功,随后伺机而动,迎奉天子而归,如此可安定人心。”
  “不错!”荀攸当即压低了声音,沉声道:“听闻,关外大乱,钟大夫已镇慑不住,长安朝堂之上虽还平静,可因今年大汉,关中无粮,百姓饿殍遍地,而李傕不愿将仓中粮食以赈灾。”
  “于是与郭汜两人,已是暗中斗怒,如此看来,恐决裂之日也不算愿也,天子与长安并无兵马,诸多将军虽有屯兵之地,但也是举步维艰……”
  “照侄子看来,天时就在此也,若可得天子,天下士人之心当再度聚于掌中。”
  “此消息可当真?”荀彧当即按捺不住激动,多年在外囤积,等的便是这个时机。
  而且,当初许多诸侯将军,初心便是要迎汉帝而归,重建大汉之昌盛。
  忠汉之人随处可见,人心依旧向汉,虽说是要“成就大业”,但扶危亡之功,一样也能堪称大业。
  荀彧至此心中都还在记着,主公当年心愿,想要成为征西大将军。
  “千真万确,此事虽不曾宣扬,可已有不少友人知晓。”
  “从长安送来的信件,通达各地诸侯,或者袁术、袁绍也能收到消息。”
  “然侄子看来,他们都是无瑕顾及此事,如今唯有曹公最为合适。”
  “好!我立刻去见主公。”
  荀彧安置了荀攸之后,让家中仆籍之人为他购买各种用度,一切妥当后匆匆去衙署。
  不多时,荀彧在门前遇到了刚出来的戏志才,两人对视行礼。
  戏志才同时轻声道:“郭奉孝,将来鄄城。”
  “当真?”
  荀彧听了这话,更是笃定了心中所想,表情逐渐激动起来。
  “我先去见主公。”
  “好,晚些再叙。”
  戏志才点点头离去。
  在荀彧准备进入见曹操的时候,荀彧的宿卫在三十里之外接到了所谓贵客。
  并且正在往回带。
  这个年关,注定是一个极其热闹的年关。
  这将决定来年春日的诸多事宜。
  ……
  衙署正堂。
  曹操自然也无心再看书简公务,心中思索着如何接见那位自颍川来的郭奉孝。
  既再志才口中是高士,而且为人颇为狂放,竟曾经痛骂过袁绍麾下谋士。
  怒而离去。
  如此不羁心性,宛如野马。
  若能令其收心归附,从此如文若、志才、伯文一般跟随左右。
  勠力同心。
  那,同样也是一段佳话……
  “该当倾注其力,礼节备至才行。”
  说话间,荀彧到了。
  还没等他开口,曹操当即招手,“文若来。”
  “快快快,今日有大事相商。”
  荀彧先是一愣,而后思索了片刻,试探性的询问道:“可是,主公也听闻了关中大旱,百姓饿殍遍地,尸横遍野?”
  曹操看了荀彧一眼,脸上那一点微弱的笑意慢慢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忧愁之色。
  木然点了点头后,感叹道:“当真如此?”
  荀彧郑重点头,曹操这么回答他就明白了。
  主公还不知有何大事,但已明白关中不安定,时机自然要到来。
  “可悲。”
  “听闻黎民百姓如此,心中忧虑啊。”
  说完站起身来,脸上是按捺激动之色,快步走出蒲团之外,在案牍前拍了拍荀彧的手道:“此为乱象。”
  “关中必定怨声载道,天子蒙难在长安深宫,李傕郭汜又不得士族之心,来年或可攻豫州,继而西进长安,迎天子东归了。”
  这等大事,诸人都记得徐臻的那个理念,并非是天子有所求,方才动身相迎。
  而是应当提早做好准备,尽力促成此事,于是便可奉天子以令不臣。
  占据天时,占据民心。
  只要人心还向汉,就可以占尽道义,无论攻守都可稳固,百姓安定不流离,数年之内当世士人聚也。
  “不错,”荀彧脸色顿时安定,既然主公心中已经有论断,此事已不用再商议。
  若是日后还有别的谋臣有不同之见,荀彧也有底气去与之辩驳。
  这已经不是猜测到曹操心思了。
  已算是明言了。
  “待开春之日,必当取豫州,继而西进面见天子,”
  荀彧安然拱手,也无需多劝,将自己心中所想说出便是。
  “主公若是扩军,在下有一人举荐,此前为避嫌从未举荐过,但此次豫州事关重大,若是一路得胜当奠定大业之基。”
  “在下苦思之后,方才敢做此决断,来见主公以举荐之。”
  话音刚落,曹操表情僵硬,整个人都愣住了。
  一时间甚至不知该笑还是该烦恼。
  可即便是烦恼,那也是幸福的烦恼。
  都来了。
  志才举荐一人,文若举荐一人。
  等等,他说到了避嫌?
  曹操眼前一亮,急切的问道:“可是你那位有王佐之名的侄子。”
  荀彧深吸一口气,平静道:“谬赞也,公达确有些名声,却不至于此,不过是好友间相传。”
  “然公达年长于在下,虽为子侄,才学德行却如同其年岁,不在我之下也,生平善用计、好学兵法。”
  “行军打仗必有所助。”
  曹操心里一下就舒服了。
  真是荀公达,这可真的是人才济济了。
  荀公达的名声,曹操很早就听过,而且他虽然是辈分低,但在十年前就已经闻名于世。
  被称为经国之才,是真正的名士。
  此前曹操刚被推举为州牧的时候,就想请他出山辅佐。
  但是因荀彧在,他拒绝了。
  否则的话叔侄两人都身兼要职,将会惹人非议。
  没想到此时肯来。
  那真是雪中送炭,明年必定再成大业。
  “那岂能让你来举荐,应当是我去拜会!他在何处?”
  曹操说完这话就后悔了。
  啧,那志才那边咋办……
  烦死了,贤才来投,宛若云聚,令我也颇为烦恼,要先与谁深交为好。
  哎呀,烦恼啊。
  曹操嘴角上扬,心里虽觉得烦恼,但不知为何,喜悦却溢于言表。
  嘴角根本就下不去。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