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讀書人

七月未時

歷史軍事

是夜。
大魏王朝,平安縣。
刺骨的寒冷,讓許清宵瞬間清醒。
還不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六十八章:朝堂之爭,大魏回應,女帝之威,百國彈劾

大魏讀書人 by 七月未時

2022-3-10 20:42

  大魏京都。
  朝堂之中。
  文武百官左右而立。
  彼此都顯得有些心事重重的樣子。
  隨著朝會開始。
  眾人壹如既往,討論國事。
  武官壹脈,全程顯得異常安靜,他們沒有發表任何壹點言語,仿佛在醞釀著什麽壹般。
  壹直等到朝會結束後。
  終於,武官壹脈出聲了,而且第壹個走出來的人,正是安國公。
  “陛下!”
  “老臣有事啟奏。”
  當安國公出現之後,文官壹脈頓時不由皺眉。
  他們知道,武官壹脈今日必然會發聲,但沒想到的是,第壹個出聲的人,竟會是安國公。
  正常來說,應該是壹位列侯出聲,安國公第壹個開口,就意味著武官壹脈這壹次要動真格了。
  “奏。”
  女帝沒有猶豫,直接開口。
  “陛下,半月之前,十二異族國聯名彈劾許守仁,民間已傳的沸沸揚揚,敢問陛下,可有此事?”
  安國公開口,如此問道。
  “是。”
  女帝惜字如金般回答。
  而安國公則繼續開口,看向女帝道。
  “既然如此,陛下為何不給予回應?”
  “如今,大魏民間已經知曉此事,民怨極深,十二異族國,聯名彈劾我大魏官員,此乃前所未有之事,陛下知而不回,只怕折損我大魏國威啊。”
  安國公沒有任何生氣,他只是闡述此事,畢竟他知道的事情,女帝知道,他不知道的事情,女帝也知道。
  現在他開口,就是為了要壹個答案,壹個肯定的答案。
  “安國公,此事朕這些日子壹直在思索。”
  “不宣,並非是畏懼,這壹點妳應該清楚。”
  “大魏王朝,如今逐漸穩定,十二異族國如此這般,顯然是有其他目的,朕不想理會。”
  “也不願理會,國公可明?”
  女帝給予回答,既然國公都主動啟奏了,她就不可能回避這個問題。
  “老臣明白,但有些話老臣還是要說。”
  “國威,乃軍魂,乃民骨,十二異族國,乃是我大魏附屬之國,插手大魏內政,已經觸犯大魏底線,更是要求罷免許守仁之職。”
  “更是引來民間怨言,如若再不回應,只怕會惹來天下人嘲笑,到時軍心潰散,老臣擔心,影響大魏國運,還望陛下今日給予明確回答。”
  “也好振我大魏之威,塑我三軍之魂,固我大魏子民之心。”
  “懇請陛下,給予回應。”
  說到這裏,安國公跪拜在地上,朝著女帝行大禮。
  聲音響起,壹時之間,眾武官臣子也紛紛開口,朝著女帝壹拜,齊齊開口道。
  “懇求陛下,給予回應。”
  武官壹脈在這壹刻集體開口發聲,請求女帝給予回應。
  只是此話壹說,陳正儒也立刻站了出來。
  “陛下,安國公所言極是,但區區十二異族國,算不了什麽。”
  “臣認為,如若回應,反倒是助長其氣焰,大魏不需要解釋什麽,也沒必要解釋什麽。”
  “此事完全不需要給予回應,如若回應,只怕會再添亂事,倒不如就這般冷下去。”
  陳正儒開口,他知道武官壹脈心意已決,但該說還是要說。
  對現在的大魏來說,拖壹定是比不拖好。
  可此話壹說,武官壹脈不由怒了。
  “陳尚書,敢情被罵的不是妳們對吧?”
  “妳知道現在外面有多少百姓在罵我等是孬種嗎?”
  “身為武官,我寧可死在戰場上,也不願被萬民辱罵,十二異族國聯名彈劾許守仁,爾等壹個屁都不敢放,也害的我等被萬民唾罵。”
  “大魏什麽時候如此窩囊過?哪怕是北伐之後,大魏也依舊沒有怕過誰,陳正儒,妳這是要壞我大魏國運,妳其心可誅。”
  有侯爺怒指陳正儒,大聲怒吼道,指責對方。
  “若我等畏死,任百姓唾罵,我等也絕無半點怨言。”
  “可這般在此受不白之冤,我等不服,陛下,若再不回應,那天下人都要來笑話我大魏了。”
  “北伐我們是輸了,可我們沒有斷脊梁骨,大魏兵魂依在。”
  又有列侯站出來大聲喊道,聲音響亮,在大殿內炸起。
  “陳尚書,妳今日若不回應,明日便是百國彈劾,若再不回應,丟的便是大魏顏面。”
  “再者,妳口口聲聲說無需理會,可說到底不就是妳們這幫文臣怕了嗎?妳們這群貪生怕死的東西。”
  “無非就是看著大魏開始安穩,妳們不願再添戰事嗎?可我告訴妳,大魏的安穩,不是靠銀兩,不是靠計謀,靠的是刀劍,靠的是拳頭。”
  “如若不震懾外族,大魏永無安穩之日。”
  又是壹位列侯開口,他的觀點沒有任何錯誤。
  沒有壹個國家的發展,是建立在外亂之上的。
  若不能震懾異族,國家又怎麽能發展起來?
  而這些,陳正儒都明白,他都知道,但他更加知道的是,這是壹個陰謀,整件事情全部都是陰謀。
  大魏只能拖,絕對不能回應,若回應將會是壹場戰亂,壹場誰都不願意看見的戰亂。
  所以即便是面對武官怒斥,陳正儒依舊開口道。
  “當下,不可戰,也不能回。”
  “陛下,如今大魏局勢不穩,應當繼續圍繞百姓,圍繞民生,圍繞國家發展而前行,絕不能因為此事,而更改國策。”
  陳正儒開口,他知道自己這番話說出,必然會遭到武官集體抵制。
  但他還是要說,因為這是最好的選擇,至少目前來說,是大魏最好的選擇。
  “荒謬!”
  “那陳尚書的意思就是說,如今大魏,就可以被天下人嘲笑?可以被這些異族國隨意指責?”
  “陳大人,妳是文臣,妳根本不懂此事的影響。”
  “大魏的確需要發展,但大魏更需要國運,北伐之戰,大魏國運損失。”
  “而今日,異族國彈劾大魏臣子,如若不給予回應,國運便會流逝,但民心便會不聚。”
  “靖城恥,猶未雪,我等夜不能寐,日不能食,眼下這些異族國這般挑釁,如若退避而不回,這天下百姓是吃飽了,可大魏沒了。”
  安國公出言,他毫不客氣地彈劾回去。
  陳正儒滿腦子都是大魏發展,滿腦子都是民生大計,這壹點沒有錯,他身為國公他也明白大魏需要什麽。
  可不能因為糧食,而丟了骨氣。
  是啊,大魏子民是吃飽喝足了,可大魏子民的骨氣沒了,大魏江山也沒了。
  “大膽!”
  “安國公,妳放肆。”
  “狂妄。”
  下壹刻,文官壹脈紛紛忍不住站出身來,他們指責安國公出言不遜。
  這種話都說出來,的的確確有些過分了。
  但也看得出來,安國公這壹次是真的惱怒了。
  “肅靜。”
  此時,女帝開口。
  隨著她的聲音響起,眾人安靜下來了。
  過了良久。
  女帝緩緩開口。
  “自北伐後,大魏民不聊生,急需安定發展,不僅僅是給朝堂,也是給大魏子民。”
  “但信武侯說的沒錯,若不震外,何來安定,又何來發展。”
  “傳朕旨意,回應異族國,許清宵之職,絕不罷免,此番異族國聯名彈劾,發難大魏,已逾越國威,令十二異族國,皆下罪己詔,送入大魏宮中。”
  女帝出聲,這壹次她霸氣無比,不但給予強而有力的回應,並且還要求十二異族國下罪己詔,送入大魏宮中。
  顯然,女帝也怒了。
  而隨著女帝之聲響起,文臣壹脈壹個個臉色難看,而武官壹脈則精神振奮。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武官們齊齊朝拜女帝,同時也顯得無比激動。
  “退朝。”
  女帝開口,既然已經給予回應了,那麽就退朝吧。
  隨著退朝之聲響起,武官們猶如大獲全勝壹般,壹個個興高采烈,唯獨諸位國公和壹些列侯沈默不語。
  完全沒有壹點勝利的樣子,反而如同陳正儒等人壹般,沈默不語。
  不過不管如何,女帝的旨意也在半個時辰後,宣告天下了。
  隨著女帝旨意宣告。
  這壹刻,大魏上下沸騰。
  民間百姓激動無比,壹個個高呼萬歲。
  異族國逾越規矩,彈劾大魏官員,而且還是許清宵,早已經惹來民怨民怒。
  但這件事情過了十五天,整整十五天,大魏壹直不表態,以致於民間傳來許多流言蜚語,甚至大魏周邊所有異族國都流傳著大魏怕了的謠言。
  大致意思,就是北伐之戰,打斷了大魏脊梁骨,上國之上,如今淪為笑話,大魏早就不是當年那個大魏了。
  這種流言蜚語傳入耳中,下至普通百姓,上至大魏權貴,哪壹個不是窩著壹團火?
  可今日女帝下旨,昭告天下,也的的確確讓眾人振奮。
  至少大魏國威還在。
  至少大魏依舊是哪個大魏。
  這壹日,大魏王朝皆然在討論此事。
  守仁學堂當中。
  許清宵也是第壹時間得知此事。
  他微微壹楞,未曾想到女帝竟如此霸氣,本以為回絕就行,沒想到還責令對方下罪己詔。
  果然,能當上皇帝的人,就是不壹般。
  只是許清宵也有自己的打算。
  他布的局很大,正在編制壹張巨網。
  任何壹個環節,許清宵都不想要出錯,否則壹定會有漏網之魚跑了。
  懷寧親王也好。
  蓬儒也罷。
  異族國,突邪王朝,初元王朝,北方蠻夷。
  統統壹網打盡。
  為大魏贏得真正的和平時代,讓大魏真正發展起來。
  不然的話,有事沒事被眾人搞壹手,大魏想發展起來?無疑是癡人說夢。
  “守明。”
  許清宵開口。
  當下,李守明快速走來。
  “動用所有學生,讓他們聯系好友,我要掌握大魏異族對此事的壹切看法,不過記住,只挑壞的,不要挑好的。”
  “挑選過後,刊登在大魏文報之中,言辭難不難聽無所謂,最重要的是真實,明白嗎?”
  許清宵開口,下達命令。
  “先生放心,學生立刻去辦。”
  李守明雖然不知許清宵為何這般,但還是老老實實奉命辦事。
  而與此同時。
  陳正儒又來了。
  “守仁。”
  “守仁。”
  陳正儒壹路直奔入內,看見許清宵後,直接開門見山道。
  “要出大事了。”
  陳正儒神色顯得有些慌忙,他抓住許清宵的手,這般說道。
  “陳儒,怎麽了?”
  許清宵皺眉問道。
  “今日朝堂當中,老夫感覺得出,陛下有意要戰。”
  “但大魏戰不得啊,這聖旨已經宣告而出,只怕異族國將會在第壹時間給予回應。”
  “老夫斷定,他們暫時還不敢直接與大魏鬧翻,而是會繼續聯名,彈劾妳許守仁。”
  “壹旦如此,大魏將面臨壹場無法避免的戰爭,如今大魏局勢,牽壹發而動全身。”
  “守仁,如若十二異族國給予回應,妳務必要勸說陛下,不可理會,也要勸說這些武官,絕不能上當啊。”
  陳正儒語速極快,看得出來他真的很急。
  可面對陳正儒所言,許清宵稍稍松了口氣,他還以為又出現了什麽幺蛾子,看來還是這件事情。
  “陳儒,並非是守仁不願勸說,而是有時候,這種大事,並非是壹個人可以阻攔的。”
  “天下民意面前,任何人都無法阻攔,哪怕是陛下。”
  許清宵給予回答,實際上他明白陳正儒的苦衷,但也知道武官們的想法,更加知道天下百姓的想法。
  這些東西,許清宵都知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度。
  陳正儒等文臣,希望大魏避而不戰,安安心心發展,忍辱負重,韜光養晦,待到出劍之時,再殺個片甲不留。
  這壹點問題都沒有。
  而安國公等武將的想法,則是不希望國運流逝,也不希望給大魏子民種下個武將無能的種子,如若避而不戰,國運流逝,他們這世世代代就要被釘在恥辱柱上。
  於情於理,他們都要戰,而且是用最強烈的手段。
  至於女帝,她需要平衡朝堂,不能完全偏袒任何壹方,又不能讓任何壹方太過於激烈,更主要的是,她還需要面對天下百姓。
  她更難,每壹步都是如履薄冰,每壹步她都要謹慎謹慎再謹慎。
  到了這個程度的人,沒有壹個可以獨善其身,因為每個人背負的都是不同理念和信仰。
  所以,當大事來臨之後,單單靠壹個人,難以扭轉局勢,也做不到壹語定乾坤。
  陳正儒做不到,安國公也做不到。
  女帝做不到,他許清宵更做不到。
  天下民意,決定壹切。
  聽到許清宵這般回答,陳正儒緩緩松開了手,他長長嘆了口氣。
  眼神之中莫名顯得有些疲倦。
  “若真戰,大魏只怕將陷入萬劫不復之深淵。”
  “各地藩王等著大魏戰。”
  “突邪王朝,初元王朝,也等著大魏戰。”
  “還有不少人都等著大魏戰。”
  “天下百姓雖然喊著要打,可真打起來了,興亡皆百姓啊。”
  “他們才剛剛建好家園,也才剛剛吃上壹頓飽飯,更是好不容易看到壹點希望。”
  “守仁。”
  “老夫,以大魏蒼生興亡,懇求妳出面而言,哪怕是再給大魏拖延壹段時間,也好過現在征戰。”
  “守仁!”
  “請受老夫壹拜。”
  陳正儒向後退了壹步,他實在是不願大魏再起戰亂,也不希望看到戰火蔓延至大魏,更不希望看到,那無家可歸的百姓,那橫屍遍野的戰場。
  故此,他朝著許清宵行跪拜大禮,懇求許清宵出面,去勸說陛下,去勸說武官百將。
  砰。
  陳正儒這壹跪,讓許清宵實實在在楞住了。
  他從未想過,陳正儒會朝著自己下跪,也沒有想到過,陳正儒會如此而行。
  壹時之間,許清宵楞在原地。
  但下壹刻,許清宵直接攙扶起陳正儒。
  “陳儒!”
  “您這是何必呢。”
  “此事,還未到這個程度,您過於悲觀了。”
  許清宵攙扶陳正儒,這壹跪拜,他承受不起啊。
  堂堂大魏丞相。
  堂堂文宮大儒。
  無論如何都是自己的長輩,也是大魏的人臣者,這壹拜他不敢受,也受不起。
  然而陳正儒沒有起身,他只是看向許清宵,老淚縱橫道。
  “守仁。”
  “妳若不答應老夫之請求,老夫今日死跪在此。”
  陳正儒如此說道。
  因為他知道,能改變女帝心意的人,只有許清宵。
  而能改變武官心意之人,也只有許清宵。
  他無法改變這件事情,可許清宵能。
  所以他跪拜許清宵,為大魏蒼生,跪拜。
  “陳儒,此事,不見得有您想的這麽嚴重,可能您過於悲觀了。”
  許清宵實實在在有些不知該說什麽了。
  可陳正儒再聽到許清宵此言之後,不由搖了搖頭,眼眶紅潤,看著許清宵道。
  “守仁,妳還年輕,未曾知曉許多事情。”
  “當初靖城之恥,也是因小事而起。”
  “先帝們也未曾想到過,壹件小小的事情,卻能引來如此大的災禍。”
  “妳也不曾知曉,靖城之恥有多恥辱。”
  “大魏子民,如豬狗壹般,被北方蠻夷屠殺,史書之中,寥寥幾筆。”
  “孕者剖腹,取子煮食,男子為奴,女子為食,男童為羊,女童蹂躪,妳可知曉,帝姬公主嗎?”
  “史書記載,帝公主,乃我大魏第壹絕美,被蠻族而擒,糟蹋七天七夜而死。”
  “這是大魏皇室永不忘之恥辱嗎,也是大魏臣民之恥辱痛苦。”
  “帝不是帝,王不是王,大魏江山,差壹點點便崩塌而滅,七百年的王朝,差壹點點就徹底消亡。”
  “大魏子民,更是被坑殺四十萬,北方蠻族壹路殺來,寧州七屠,揚城三日,史書之上,不過千文,可對我等來說,卻是壹生傷痛。”
  “身為大魏丞相,老夫怎敢忘此仇。”
  “先帝北伐,七次而戰,大魏戰死者萬萬,才換來如今的安定,才換來邊境之寧。”
  “如今大魏之傷,並非是靖城之恥,而是國庫空虛,百姓溫飽,江山之穩定,社稷之安康。”
  “若再戰,壹旦失足,大魏江山,將會再面臨靖城之恥,等到那時,大魏將無力乏天。”
  “不知多少萬萬百姓,要死於非命,又不知大魏多少女子,慘遭畜生蹂躪,屆時,百姓流離失所,四處逃難,只怕又是壹番易子相食,千裏赤地之景象。”
  “守仁!此不戰是為戰啊。”
  “老夫,求妳了。”
  陳正儒開口,他說出自己的心中之憂慮,也說出他的想法。
  不戰為戰。
  壹番言語下來,許清宵沈默了。
  他閉上了雙眼。
  陳儒所言之事,他在史書上的的確確看到過。
  帝姬公主,孕者剖腹,男童為羊,女童蹂躪,壯年為奴,女子為娼。
  史書之上,的的確確,寥寥不過千字。
  但每壹個字,都是用血鑄造而出的。
  陳正儒怕戰。
  是。
  他是怕戰。
  但他不是貪生怕死,而是怕大魏蒼生又遭到壹次這般浩劫。
  異族該死。
  蠻族該死。
  許清宵知道,也清楚的很。
  可不戰為戰,許清宵也明白陳正儒的苦心。
  足足過了良久,許清宵看向陳正儒,不禁開口道。
  “陳儒,學生願為大魏蒼生勸說。”
  “學生也會竭盡全力,但如若學生也無法阻止,還望陳儒莫要怪罪。”
  許清宵答應下來了。
  他本來是想通過另壹種方式來解決這件事情的。
  可隨著陳正儒所言,許清宵改變了主意。
  沒有影響自己的計劃,只是影響了計劃順序罷了。
  他知道,如若今日自己不答應陳正儒,那麽陳正儒壹定不會離開的。
  待許清宵答應之後。
  陳正儒頓時抹去眼淚,再次朝著許清宵行禮壹拜。
  而許清宵也朝著陳正儒壹拜。
  “學生許清宵,拜見陳儒。”
  許清宵深深壹拜。
  今日。
  他見到了真正的大儒風範。
  也見到了何為大儒。
  陳儒這壹跪,讓許清宵明白了很多事情,壹直以來自己都是圍繞自身利益而行事。
  踏入儒道,是因為想要壓制魔種。
  明意,是因為抨擊大儒,從而針對對方。
  立言,也是為了斬殺番商,確定自己的目標。
  著書,更是為了天下民意。
  可現在,許清宵逐漸明白了壹些事情。
  他覺得自己的儒道之路,出現了壹束光芒,是陳儒的光芒。
  真正的儒者。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老夫替天下蒼生拜謝許儒。”
  陳正儒如此說道。
  也就在此時。
  房外,壹道聲音響起。
  “陳大人,陛下有旨,請您入宮壹趟。”
  隨著聲音響起,許清宵不由看向陳正儒。
  陳正儒有些好奇,但並沒有遲疑,直接起身離開了。
  不過臨走之前,陳正儒看向許清宵道。
  “守仁,有任何消息,來吏部找我。”
  許清宵點了點頭,隨後目送陳正儒離開。
  而此時。
  異族。
  司龍國。
  司龍王宮。
  司龍君王端坐在龍椅之上,兩旁坐著十壹族來使。
  而眾人面前,則是大魏女帝的聖旨。
  “哼!”
  當閱完聖旨,司龍王的冷哼聲響起。
  “大魏女帝,當真是自信,竟還敢讓我等下罪己詔!”
  “她不會還以為如今的大魏,是當初的大魏吧?”
  司龍壹族的王開口,言語之中滿是不屑,根本不敬這位大魏女帝。
  “可笑至極,大魏早就不是當初那個大魏了,自北伐之後,大魏國運不足兩成,我等雖是大魏附屬國,但附屬的乃是大魏太祖。”
  “而不是這個女娃娃。”
  有異族使者開口,這是圖登族,言語冷冽。
  “說的沒錯,壹個女人當皇帝,真是笑話,在我們國家,女人只配生娃,這大魏當真是天大的笑話,已經沒有上國之威了。”
  “恩,從此番我等聯名彈劾許清宵之始,大魏王朝足足拖延十五日才敢給予回答,就足以證明,大魏王朝不行了。”
  “若不是他們還有壹品武者,我等早就脫離這個國家了。”
  “是啊,若不是他們還有壹品武者,我等還需要等到現在?”
  壹道道聲音響起,很顯然他們根本就不服大魏王朝。
  也瞧不起大魏王朝。
  “好了。”
  “諸位,先不要談論此事,還是說說如何回應這女娃娃的聖旨吧。”
  有人開口,讓眾人不要繼續討論這種話題,言歸正傳吧。
  此話壹說,司龍壹族的王開口了。
  “大魏的回應,也在我等預料之中,既然他們如此強勢回應,那麽我等也可以做下壹步事。”
  “聯合百國之力,再次彈劾許清宵,如若這女娃娃不罷免許清宵,我等便以脫離要挾,看看她敢不敢叫囂。”
  司龍壹族的王如此說道,他的想法與計劃,被陳正儒猜的分毫不差。
  “好。”
  “行。”
  “司龍王,我立刻聯系我族的王。”
  眾人齊齊點頭,大魏的回應,在他們的預料之中,而他們也做好了計劃。
  只是有外族使者開口,有些好奇道。
  “可倘若,那女娃娃當真罷免了許清宵官職呢?”
  他開口詢問,言語之中,充滿著好奇。
  “不會罷免的,安尤使者。”
  “大魏不可能會罷免許清宵的,他是大魏的文曲星,是大魏興盛的存在。”
  “若罷免許清宵,大魏國運只怕剩不了多少了,而且大魏子民也會對女皇帝失望。”
  “所以大魏不會罷免許清宵。”
  “倘若當真罷免,對我等來說,也是壹件好事,大不了再給大魏三個月的時間,我等完全可以再次彈劾,隨便找個理由即可。”
  “大魏不答應,我等依舊可以要挾,若大魏同意,那我等便可直接索取各種好處,直至掏空大魏家底,到時直接脫離,他又能奈我等如何?”
  司龍壹族的王自信無比道。
  他們準備了壹切計劃。
  的確,此話壹說,十壹位異族來使紛紛露出笑容,似乎已經看到大魏進退兩難的局面了。
  可還是有些聲音響起,難免有些質疑和疑惑。
  “可萬壹,大魏真的派兵,該怎麽辦?”
  “以我等的實力,即便是聯合起來,也阻擋不了大魏鐵騎啊。”
  這是塔山族,也是異族,雖然是個小國,但國力不弱,全民皆兵,只是面對大魏鐵騎,肯定是不夠看的。
  “無須擔心。”
  “如若大魏真敢殺來,蠻王會來幫我們的。”
  司龍王自信道。
  此話壹說,眾人皆驚。
  “蠻王?”
  “蠻王會來幫我們?”
  “這怎麽可能?”
  眾人皆驚,他們之所以願意聯名司龍王彈劾許清宵,是因為司龍王給予了他們許多好處。
  只是壹個彈劾罷了,雖然的確有些過分,但他們也不害怕什麽,畢竟大魏現在的確國力衰敗,這壹點他們知道。
  不可能因為區區壹個彈劾,而發兵征戰,最多就是口頭上教育壹番。
  所以他們比較擔心,大魏派兵前來,本以為只是惡心壹下大魏,報復壹下許清宵罷了,聯合大家向大魏索要好處。
  可沒想到,真要打仗?
  而且還有蠻王在背後?
  “怎麽不可能?”
  “妳們不會以為,彈劾許清宵,只是為了索要壹些好處吧?”
  “之前沒有告訴妳們,是為了封鎖消息,但現在我可以直接告訴妳們。”
  “彈劾許清宵,只是壹個幌子,我等是逼迫大魏出兵。”
  “壹旦出兵,蠻王將會派遣十萬蠻軍支援我等,不僅僅如此,我等所有戰爭資源,也會由蠻族給予。”
  “而且只要開戰,極有可能便是全面開戰,到時大魏的藩王,也會在第壹時間造反,推翻這女娃娃的帝位。”
  “大魏要改朝換代了。”
  “而我等也可以乘此機會,徹徹底底脫離大魏,並且可以得到各種好處,不僅僅是資源,還有大魏的土地,大魏的女人,大魏的金銀珠寶,大魏的壹切壹切。”
  “唯壹的犧牲,就是人命罷了。”
  司龍王語氣冷冽道。
  他圖謀很大。
  準確點來說,是這件事情很大,牽扯新壹輪的南北之戰。
  這壹刻,所有使者驚愕,他們實實在在沒想到,單純壹件這樣的事情,會牽扯如此之大。
  他們臉色莫名有些難看,有人並不願意參與這種事情。
  他們瞧不起大魏,這是實話。
  但他們依舊明白,大魏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弱罷了。
  真要打起來,自己這點兵力,就是炮灰,哪怕送錢送糧又能如何?到頭來自己的國家都沒了,還要這個作甚?
  看著來使的目光,司龍王並不在意,而是直接開口道。
  “這件事情,妳們不知道很正常,但妳們的王都知道了。”
  “否則,他也不會派妳們過來。”
  “將本王的話傳遞回去。”
  “蠻王已經準備好了壹切,眼下唯壹要做的事情,就是逼迫大魏動手,哪怕手段激烈壹點,也要讓大魏出兵。”
  “半年之內,大魏必須要出兵,無論以什麽理由,所以發動全國之力,煽動子民怒意,開始操練戰士,必須要做到,全民皆兵。”
  “並且竭盡全力拉攏其他所有異族國,願意加入的,壹起分享大魏土地,不願意加入的,待大魏覆滅後,將他們的土地壹並吞沒。”
  “知道嗎?”
  司龍王聲音冷漠,但卻給人壹種無法抗拒的威嚴。
  “我等明白。”
  “遵命。”
  “司龍王,此事能成嗎?先不說大魏還有兩尊壹品武者,即便壹品不可征戰,大魏的藩王也不可能允許我等脫離,以及我等占據大魏土地啊。”
  “是啊,這些藩王即便是會造反,只怕也不會允許我等脫離,更何況占據大魏國土。”
  “藩王造反我相信,對大魏來說,無非是換個人當皇帝,可他們不至於付出如此大的代價吧?”
  眾來使好奇,他們是使者,被異族王派來此地,壹個個都是聰慧之人,善談判,也知曉天下局勢,自然而然在壹瞬間查找到漏洞。
  藩王造反,這不是什麽稀罕事,自古以來,這種事情發生的不少。
  說難聽點,不就是皇室內鬥嗎?
  可內鬥的根本利益是什麽?不就是家當嗎?
  而如果為了得到支持,把家當給外人,這就有些不合理了,這些藩王壹個比壹個聰明,不聰明的早就被弄死了。
  怎可能會做出這樣的抉擇。
  他們有些不理解,也充滿著好奇。
  面對來使的詢問,司龍王不由露出壹抹冷笑聲道。
  “這壹切還得多虧這個許清宵。”
  “他建設水車工程,打壓各族商人,並且投靠女帝,又是未來的大魏新聖,再加上將天下商人聚集壹起,斷絕王室財路。”
  “如此壹來,讓這些藩王愈發緊張,他們不願意等了,也不想等了,所以與外敵談判,願意將曾經屬於我等的土地割讓。”
  “當然,這極有可能是緩兵之計,想要借助兩大王朝,以及蠻族,包括我等的勢力,來推翻女皇帝的統治。”
  “可我等也清楚他們的計謀,但他們太高看自己了,兩大王朝對大魏虎視眈眈,北方蠻族更是不可能放過大魏,只能說大魏藩王急了。”
  “做出這個愚蠢決定。”
  “但不管如何,對我等來說,這是壹件好事,壹件天大的好事。”
  “只要事成。”
  “我等不但可以脫離大魏王朝的管控,並且我等還可以擴張土地,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大魏,我族,蠻族,三分中原,何樂而不為?”
  司龍王簡單的解釋壹番。
  藩王之所以答應,很明顯是緩兵之計,先聯合外敵,推翻女帝統治,然後他們登基為王,想著慢慢解決他們。
  而他們的打算也很簡單,但脫離大魏,擴張地圖,吃盡好處,突邪王朝和初元王朝必然不會援助蠻族,而是壹定會援助他們。
  形成壹個三足鼎立的情勢。
  這樣壹來的話,突邪王朝和初元王朝就可以安安心心競爭了。
  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和利益。
  十壹位使者聽到這話之後,壹個個眼中放光。
  他們徹底明白司龍王的目的了。
  擴展地盤,借助突邪王朝和初元王朝的力量,大力發展,吞並大魏部分地盤,讓大魏茍延殘喘,而蠻族也得到自己的利益。
  雖然說,自己還是被突邪王朝和初元王朝限制著,可無論如何對當代統治者與貴族來說,是壹件天大的好事。
  至少比現在要好十倍,好百倍。
  想到這裏,眾人不由大喜。
  而此時此刻,司龍王的聲音再次響起。
  “好了,將事情告訴妳們的王,三天後,回應大魏王朝。”
  司龍王沒有多說了,直接起身離開。
  其余十壹位使者也紛紛作異族禮,而後趕緊離開,將這個大事,告知他們的王。
  很快時間壹點壹點過去。
  轉眼之間。
  三天的時間過去了。
  終於,大魏百姓翹首以盼的回應出現了。
  十二異族,給予了回應。
  只是這壹次的回應。
  讓大魏上上下下都怒了。
  這壹次,大魏朝廷沒有選擇藏起來。
  因為知道,有大魏文宮在,這種消息是藏不起來的。
  而這次不是十二異族回應。
  若是壹百二十壹個異族聯名回應,其中十國也參與了五個。
  聯名內容很簡單。
  首先是十二異族,願意下罪己詔,以表示對大魏王朝的尊重,也深刻明白自己的逾越。
  但他們依舊不服許清宵,認為許清宵影響諸國之間的關系。
  所以壹百二十壹國聯名彈劾許清宵。
  要求女帝必須嚴懲許清宵,罷免其職,希望女帝能夠理解他們。
  而如若大魏女帝不願罷免許清宵。
  他們則視大魏不公,偏袒奸臣,要脫離……大魏。
  獨立發展。
  消息傳入大魏京都。
  壹時之間,朝野動蕩,百姓暴怒。
  各大武官府邸,紛紛響起謾罵之聲。
  幾位脾氣火暴的武將,更是抓來番商暴揍壹頓。
  而六部當中。
  也是壹片唏噓。
  尤其是陳正儒,他完全預料到會是這般。
  但還是沒想到,這幫異族竟然真敢威脅大魏。
  這還真是……鐵了心啊。
  這壹刻,陳正儒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許清宵身上。
  他希望許清宵能避免這場戰爭。
  也就在諸國回應壹個時辰後。
  大魏宮廷傳出壹道聖旨。
  “宣,戶部侍郎許清宵,入宮面聖。”
  當旨意響起。
  壹時之間,無數雙眼睛,紛紛落在了許清宵身上了。
  諸國發難的源頭。
  就是許清宵。
  這壹次,許清宵能否逢兇化吉,當真有些說不定啊。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