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

風少羽

歷史軍事

天啟二年,九月,京城
月夜下,城門早下鑰
整個京城九門都是緊閉著的,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七百三十四章 為了賺錢,大清和東林黨都迫不及待的跟新黨合作了!

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 by 風少羽

2023-12-10 19:02

  “元輔,這是蒙古兩個集團的股票情況。”
  崔成秀親自將巴連衲都和察哈爾兩個實業集團的股價情況匯報給張好古,並列出來這段時間這兩個實業集團得到多少的現錢,兩片草原整合起來會有多少的資源等等。
  張好古翻看著崔成秀遞交的報告,嘴角的笑意就沒斷過:“不錯啊,不錯啊,能整合起兩片草原的資源來,對朝廷來說是壹件好事情啊。”
  “陳亞萬和鄭弘這些年,做的不錯,是個實幹家。”
  張好古說著,心裏又開始計算起來,按照朝廷九載三考的制度,知府這壹四五品級的父母官,每年朝廷都會檢查其政績、品行、有無冤假錯案,在任期間地方百姓是否安居樂業,有多少新生兒,多少新家庭以及多少學童啟蒙等等。
  而每三年,這些地方大員就要進京述職,吏部會根據其述職情況,地方實際情況加上個人履歷等諸多方面來進行留任、平調、升遷或者降職等等。
  因為大明的知府根據所任州府的稅收人口等情況,其知府也分為四品和五品不等。
  而根據朝廷考察制度,五品下是六年壹考,五品上這些州府的父母官則是三年壹考。
  第壹個三年政績達標就是留任,到了第二個三年就有平遷和平調的可能,若是連續三次進京述職都達標,那必然會迎來升遷;但如果妳第壹個三年政績非常突出,留任之後第二個三年政績同樣突出,那麽六年就有可能迎來升遷或者平調。
  這個壹方面是根據官員所在地的情況及官員自身履歷加上政績等多方面考察來評定的。
  陳亞萬和鄭弘是塞外知府,塞外本就是苦寒之地,因此連續兩次考核都不需要甲佳,只要乙上就能遷入內地,在壹大府或者省府任職了。
  而陳亞萬和鄭弘的表演無疑是優秀的,二人在巴連衲都和察哈爾這些年把這兩片草原經營的很好,歷年都能給朝廷提供充足的牛羊、棉花、羊毛。
  如今又有統合草原資源的實業集團出現,他們二人迎來升遷是穩穩的了。
  張好古倒不是要壓著他們不讓他們升遷,而是在思索,這兩個人離開後,把巴連衲都和察哈爾交給誰才比較合適。
  畢竟能找到壹個適合的人才很不容易,有些特殊人才更是難得,因為每個府的情況都不壹樣,大明幅員萬裏,天南地北情況不壹,所需官員更是要因地制宜,想要找到合適的就需要篩選。
  在腦海裏過了壹邊人選後,張好古索性先不去想這個方面,畢竟還有壹年時間,今年年末陳亞萬才會赴京述職,而鄭弘還要等到明年。
  拋去這些問題,張好古想了想對還在候著的崔成秀說道:“眼下草原投入重金來整合其資源,接下來運輸流通就是個關鍵問題。”
  “畢竟從巴連衲都也好,察哈爾也好,到中原的路就那麽壹條,這壹條官道眼下肯定是不夠的。”
  崔成秀試探著問道:“元輔,您的意思是修壹條馳道?”
  張好古笑了笑:“有這個想法。”
  “妳們商務衙門壹直和商人們打交道,知道實際情況,先去看壹看,商人們往草原出售和購進貨物有沒有什麽困難不便的地方,至於最後修不修,本閣還沒下決定。”
  崔成秀知道了,張好古這是看上商人們的錢財了。
  如今這些南北的大商人,壹個個融資上市不算,還拿著大筆錢財去投資其他方面,大批熱錢在市場上流動,造就了如今繁茂的大明市場,同時海外的商人們源源不斷來到大明,壹船船的金銀珠寶各類奇珍換走大明的茶葉、絲綢、瓷器、古玩以及肥皂、煤油燈等各種工業產品。
  如今大明的貿易太廣泛了,而商人們手中的錢太多了,這些錢如果沈澱下去,那可不是什麽好事情。
  初開海禁第二年,大批金銀的流入就讓大明眼下不缺錢,朝廷有錢,民間也有錢。
  但朝廷還要集中資金去幹更多的事,因此壹些方面張好古是很喜歡調用民間資金的。
  例如馳道,若是單純朝廷來修,想要修完連同南北直隸的馳道要花多久?要花多少錢?
  但如果用上民間資本,朝廷不僅能負擔得起,還能修建幾條重要的馳道,例如連同西北、遼南這些地方的戰備馳道。
  崔成秀明白張好古的意思後,就下去籌備去了。
  與此同時,遠在遼東的魏功朝已經看著大明這烈火烹油壹般熱鬧的貿易市場不斷的流口水了。
  大明朝廷真有錢啊,大明的商人士紳真有錢啊。
  什麽馳道,什麽公司,壹個個拿著真金白銀去買,幾百萬上千萬兩銀子這麽砸進去,看的魏功朝是目瞪口呆。
  如今大清國情況可不太好,大清國雖然有著東北廣闊的土地,但開拓的耕田不多,耕田裏種的還是大豆、棉花等這些值錢的東西,每年大清國都向明朝廷出口大豆、棉花然後換回來廉價的紅薯、土豆等糧食以及大批金銀。
  如今大清國的倉儲裏,糧食可不多,更多的都是大豆和棉花這些與明朝貿易的東西。
  對此,皇太極是真的壹點也不知道,因為大清國的貝勒貝子、旗主王爺,還有漢人高官等等,幾乎都在其中有壹份產業。
  而且大清國為了和明朝爭雄,那可是非常開明的,大明報那更是滿漢權貴必看的報紙,不看都不知道大明這麽有錢,不看都不知道原來還能這麽賺錢!
  如今看著大明在這裏修馳道,開公司,各種融資上市,滿人權貴也坐不住了,大清國雖然沒錢,但滿人權貴有錢啊。
  而且眼下大清國肯定不是大明的對手,打不過也不能打,滿人權貴們總要找點事幹啊,不讓我們打仗殺人,那我們賺錢總可以吧?
  畢竟大清國都建立了,大家都是權貴了,多賺點錢怎麽了?
  滿人全也想融資上市賺錢,也想去投資大明的各種暴利行業啊。
  那麽問題來了,他們怎麽投資?
  怎麽投資才能確保能賺錢,怎麽投資才能確保明朝廷不會沒收他們的財產?
  思來想去,滿人權貴們委托大清國第三智囊,幼麟魏功朝,來想想辦法,讓大家能賺更多的錢。
  得到這些惹不起的貝勒貝子們委托的魏功朝思來想去,決定偷偷和南邊聯系壹下,看看有沒有什麽好的渠道來賺錢。
  而這個時候,南方的士紳富豪們,正在為了蒙古那肉眼可見的利益而發愁。
  他們之所以發愁,是因為根據計算來看,把巴連衲都和察哈爾兩片草原的資源整合起來化為兩個實業集團後,這兩個實業集團的資源太充足了,無論是羊毛還是棉花,還是其他什麽,都太多了。
  南北方的商人們到不是吃不下這麽多,畢竟不算大明國內市場,國外貿易市場也需要大量的紡織品啊。
  問題主要在於,東西太多,運輸渠道太少,大批羊毛和棉花無法第壹時間運輸來,這就影響大家夥賺錢了。
  拿眼下來說,在巴連衲都和察哈爾正式成立實業集團並運營的第壹個月,這兩個實業集團就籌集了驚人數量的棉花、羊毛、牛羊乳,這些東西都是南北方大商人們訂購的,可問題是這些東西壹時半會兒運不出來。
  哪怕是直隸地區最大的物流公司,周王朱恭枵的物流集團,壹時之間都很難轉運這麽多貨物。
  長城之內還好說,官道運輸,漕運運輸總是有辦法,可其主要問題就集中在從草原到大同這段路上,這壹片要跨越大片無人區,就壹條直道,根本不夠用啊。
  為了運輸貨物急的發愁的南北方大商人們壹方面要求草原巴連衲都和察哈爾衙門提供協助,壹方面也是自己想方設法的組織商隊去運輸。
  最後雖說好歹把東西都運出來了,但費勁的功夫讓商人們很不滿意!
  這種效率太影響賺錢了!
  看看天津府!
  天津府眼下是大明北方最大的貿易出口地,直隸各地的貨物集中到京師後就通過火車直接拉到天津府然後裝船出口,這效率,天津府的商人和北直隸的商人都笑歪了嘴。
  南方的商人們思來想去,覺得不能這樣,於是南方江浙壹代的富商們湊壹起開了個會。
  浙商和蘇商都是有錢人,他們除了經營紡織以外,還有茶葉、瓷器另外還投資諸多方面,因此他們不差錢。
  眼下這些富商聚在壹塊,其能動用的資金就更大了。
  其中壹個富商更是直接叫嚷著:“我們就應該自己出資修建壹條馳道,專門用來運輸貨物,不僅要連接草原和大同,還要連接南北直隸。”
  其余商人紛紛附和,他們又不是缺這個錢,他們只是缺技術而已。
  見大家夥都支持這個方案,又有人開口了:“那誰去和朝廷說呢?”
  是啊,這商人們主動要承建馳道,誰去和朝廷說呢,朝廷會怎麽看待這件事呢?
  眾人沈默片刻,有人說道:“依老夫看,這件事還得去找錢相說壹說。”
  這話出來立刻有人附和:“是啊,這件事還是要靠錢相。”
  “眼下南人勢力在朝中本來就不如北方,若我們輕舉妄動,必然不妥,讓錢相來提是最好不過的。”
  “是啊,眼下朝廷四處修馳道,肯定有用得上我們的時候,如今讓錢相主動提壹提看看,能不能先把草原的馳道給定下來,不然影響的也不僅僅是我們的收益,還有朝廷的稅收啊。”
  “此言甚是,這件事要和錢相說清楚啊。”
  壹個德高望重的士紳說道:“那這件事老夫就走壹趟京師。”
  又有幾個士紳起身:“加上我們幾個。”
  這主動去京師的,都是家裏曾經當過官的官宦之家,如今都是地方豪族,在地方聲望極高,這些士紳出面,肯定要比壹般富商出面要好。
  “那坐船走漕運去京師,速度還快。”有人提議道。
  “嗯,那明日就啟程,去和錢相說壹說。”江浙的富商士紳們達成了壹直,為了物美價廉的棉花、羊毛,他們怎麽也要去試壹試的。
  等這些士紳坐船到了直隸,然後乘坐馬車進了京師後,這些在江浙繁華之地魚米之鄉見慣了繁榮的士紳也是不由得為如今的京師而驚訝。
  眼下的大明京師,可不僅僅是什麽北方重鎮,更是整個大明人口最多,最為繁華之地,僅僅站在街上,就能感受到京師的與眾不同。
  這些士紳來不及過多感慨,坐著馬車到了錢謙益的住所處,看著眼前頗為雅致的三層小樓,這些士紳壹個個都有些懵。
  他們倒是聽說了京師百官都住上了朝廷安置的住所,原來那些奢華的宅院都被廢棄,但他們沒想到,這堂堂朝廷壹品大員,當朝大學士內閣閣老的住所,竟然這麽的別致。
  “勞煩通報錢相,蘇州故人來訪。”
  門口侍衛進去通報之後,管家很快出來,領著這些士紳進入錢謙益的府邸,別說,這三層小樓面積不小,而且設置雅致,各種設施齊全,還有警衛進行巡視,內裏完全不壹樣。
  錢謙益看著這些江浙故人,有些驚訝:“妳們,這是為何突然到訪啊?可是出什麽問題了?”
  為首的那個士紳說道:“我等壹切安好,如今來找錢相,實在是事出有因啊。”
  說著,這幾人七嘴八舌將江浙的士紳豪商們所面臨的情況詳細說了說。
  最後壹人說道:“錢相啊,我等南人地利本就不如北人,而天啟紡織機和蒸汽紡織機壹出來,南絲和北絲的差距也在逐漸縮小。眼下我等引進蒙古的棉花和羊毛,也是想從另壹方面爭取超過北絲。”
  “蒙古到中原道路崎嶇,運輸不便,我等要是組織商隊不斷前往蒙古,這路途遙遠,光這花費就是筆不小的開支,倒不如我等集資修壹條馳道,如此運輸便捷,也方便。”
  錢謙益點了點頭:“原來是為了這事,但修建馳道這事,朝廷也要通盤考量,每壹條馳道所耗人力物力具是驚人。但以老夫壹家之言,很難在內閣上通過啊。”
  聽到這話又有人說道:“錢相,我們可不僅僅是為了自家的生意,這也是為了江浙的生意啊。如今無論是大明境內也好,往外銷售也好,蠶絲雖然屬於精品,但走量需要大量棉花和羊毛,這些才是重中之重,江浙的貿易壹半以上依靠紡織啊。”
  “而且我們也不是只打算修壹條馳道,除了草原通往大同的,我們還打算修壹條連接南北直隸的,這樣馳道與漕運並重,也是為朝廷牟利啊。”
  錢謙益聽到這些人還想修連接南北直隸的馳道,頗為驚訝的看了這些士紳壹眼,他們眼下能拿出這麽多錢來修建這兩條馳道?!
  錢謙益不知道,眼下這些江浙的富商還真能拿出這麽多錢!
  因為他們還有別的貿易夥伴壹起投錢,這個貿易夥伴,就是魏功朝!
  魏功朝手裏可握著大清國那些滿人權貴的大筆銀子,他眼下是空有錢財卻沒有地方能投資入股,如今他拉上南邊士紳商人壹起投資,這樣目標就小很多了。
  錢謙益倒是沒想到滿清那些滿人權貴為了賺錢能投資大明的馳道和公司,但既然這些士紳願意投資給朝廷修馳道,錢謙益還是願意在內閣上提壹嘴的,畢竟他又沒收受什麽賄賂,這修馳道也是為了朝廷啊。
  想到這,錢謙益說道:“老夫倒是能提上壹嘴,但具體結果如何,可不好說啊。”
  這些士紳說道:“錢相妳能提就可以了,我們也是打聽過了消息,最近隱約有消息透露,朝廷打算修建更多的馳道,只是還沒有明確,這些馳道哪裏都是修,先修草原和大同的不也壹樣麽。”
  錢謙益聽後點了點頭,如果朝廷真有這方面的想法,那麽他倒是可以適時的幫壹幫。
  這些士紳顯然不是傻子,他們在來京師之前就打聽了下消息,各方面確認後知道朝廷的確有修建馳道的意思後這才來找的錢謙益,不然朝廷沒這個意思,就算錢謙益是內閣閣老也不管用啊,畢竟眼下朝廷做主的可不是錢謙益。
  安撫好這些士紳讓他們先回客棧休息後,錢謙益先是派人去確認消息是否屬實,得到答案後這才準備著怎麽找張好古提壹提這方面的事。
  翌日內閣諸人在文淵閣開完內閣小會後,張好古剛出了文淵閣還沒走幾步呢,就被錢謙益叫住了:“元輔。”
  張好古看了看錢謙益,笑道:“錢相可是有事?”
  錢謙益點了點頭,笑著說道:“元輔啊,老夫最近聽聞,朝廷打算新增幾條馳道?”
  張好古微微點頭:“是有這麽個事。本閣只是與徐尚書提了提,還沒確定;畢竟所耗人力物力頗多,這各方還在慎重。”
  錢謙益聽後說道:“元輔啊,此言老夫可不認同了。如今朝廷人力物力充沛,這又是正值朝廷南北直隸工業化的重要時候;民間貿易繁多,進出口也好,地方貿易也好,都需要便利的渠道,多修幾條馳道並非不可嘛。”
  看了看滿臉為了朝廷著想的錢謙益,張好古楞了下,隨即笑道:
  “錢相既然有這個心,那我到是要提前謝謝錢相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