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賊

夜深

歷史軍事

壹壺黃酒,壹碟茴香豆。 黃酒是紹興府的普通酒,茴香豆更是尋常人家四季常配的“過酒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244章 大明日報

大叛賊 by 夜深

2022-3-26 21:48

  南京城,曹家老鋪。
  自上次在曹家老鋪吃了頓鴨子後,朱怡成每隔幾日都會來壹趟,時間久了,倒也成了這的老主戶。
  之所以會來曹家老鋪吃鴨子,壹來是老曹家的鴨子和鴨什做的的確好,宮中的禦廚根本就弄不出這味,二來上次在這吃過壹頓後,朱怡成覺得應該多出來走走,所以無論他多麽忙,每隔幾日總要抽出幾個時辰來這壹趟,不僅是為吃鴨子,也是想通過這方式直觀地了解外面的真實情況和老百姓對大明變化的看法。
  由於朱怡成每次來都換了裝,再加上僅帶兩三個貼身護衛,顯得很是低調,根本就沒人知道他的身份。朝中除了錦衣衛的張冉和貼身護衛還有宮中的幾個近身太監外,其余人都不知道這事,就連皇後李娟兒為了避免她擔心也都未告訴。
  來曹家老鋪,為的是考察民生,了解情況,同時又壹飽口福,朱怡成可不想把這事鬧得人所共知,壹旦知道的人多了,這些人必然會勸阻自己出宮,或者弄些陽奉陰違的官面文章出來。
  今天,朱怡成和往日壹樣點了份鴨子,再加些鴨什,弄了些老曹家自釀的米酒,悠閑地品著,兩個護衛壹左壹右地坐在他兩旁,因為來的多了,再加上朱怡成特別叮囑,他們倒也沒什麽拘束,和平常人壹般無二,不過目光卻壹直在店中的各人身上悄悄留意著,以避免出現意外,至於在店鋪外還有另壹個護衛在,這人扮作普通的力夫蹲坐在離店鋪不遠的地方,以做警示作用。
  店裏依舊和往日壹樣熱鬧,幾個老主戶和壹些路過的食客邊吃邊聊著,他們聊的話題無非是近日發生的壹些事,大明不限制平民言論,當然前提是不能對大明有所損害的言論,如果是當眾宣揚清廷的好,以言論攻擊大明的話,那麽不要說暗藏在各處的錦衣衛了,就連這南京城裏的老百姓都會群起而攻之。
  隨著大明的政權穩固和壹系列的政策推行,江南百姓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無論是富人還是普通人,讀書人或者農商,都在蒸蒸日上的大明得到了諸多好處,生活在大明治下這日子比在滿清時期好了不知多少,在這種情況下還說大明不如清廷,甚至心懷滿清,簡直就是味著良心胡說八道。
  再者,汪景祺編撰的《清宮密聞錄》已傳播大江南北,對於清廷的抹黑效果異常顯著。在老百姓津津樂道其中內容,商討著清帝看似正大光明但背地裏卻幹著奪妻、扒灰、淩侄、茍合……等等骯臟的密事時,所有人瞬間變得八卦異常,討論之余,作為漢人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自然而然地開始上升,而對於滿清之前的敬畏隨之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只有不屑和輕視。
  汪景祺編撰的《清宮密聞錄》壹炮打響,其效果顯著,緊接著汪景祺帶著人又搗鼓出了其他幾本密聞錄,同樣大行天下。如今,在北京的康熙心中最恨的人不是朱怡成,也不是祝建才或王致清,而是汪景祺,因為汪景祺直接以筆為刀,生生剝開了清廷皇室最為醜惡的壹面,而把這些東西曝之天下,為天下所有人知道,使得清廷從上至下丟盡了臉面,卻又拿他毫無辦法。
  康熙越恨,朱怡成就越欣賞,《清宮密聞錄》大行天下後,朱怡成直接破格提拔了汪景祺,把他由代辦宣傳部直接升為宣傳部部長之職,領正三品銜。得了如此贊賞和重視,汪景祺興奮的是熱血沸騰,要知道他壹直自負才華卻始終不得誌,而今終於能有出人頭地的壹日,這都是朱怡成所給予的,所謂士為知己者死,他汪景祺壹向自認為國士,如今心願得嘗,當日以力相報。
  之後,汪景祺越發以十二分的精力投入到這偉大而又有意義的宣傳工作中去,在朱怡成的關懷和引導下,汪景祺還建立了兩份報紙,這兩份報紙壹份為《大明日報》另壹份為《神州要聞》,前者註重政治,後者偏向商業,汪景祺親自抄刀,把這兩份報紙做的是有聲有色,初壹刊行就大受歡迎,如今其影響力不僅覆蓋了江南、福建三省壹地,更通過商道和民間傳播到了其他地方,就連清廷那邊也有不少人偷偷找來看這兩份報紙。
  就像今天,店鋪中有幾人就在撩著《大明日報》不久前的壹篇文章,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講述這天下地理,同時描述西洋各國風土人情和大航海時代是如何開始的故事。
  作為中國人,這天下的中央帝國,天朝為上的觀念早就根深蒂固,在宋朝時期,隨著宋時航海業的發展,宋朝可以說是和外界接觸最為頻繁的壹個朝代,南宋時的泉州更稱為天下港口之最,甚至有人到了泉州看見那來自四面八方的船只如同鋪遍大海壹般之多,世界各地的商人更是數不勝數時不由得感慨這天下財富泉州占過半。
  元朝就不說了,元朝依靠的是野蠻和武力,和文明的破壞者。元朝後由大明取代,鄭和下西洋的壯舉可以說揭開了大航海時代的帷幕,也正是有鄭和船隊的開拓和進取,導致西方國家試圖自行打開通往遠東的航道,這才有了後來探索海洋的舉動。
  可惜,明中期開始,大明就停止了向外探索的腳步,到了清廷時期,更是直接以封海和閉關鎖國為國策,徹底自廢武功,最終導致中國被西方國家所超越,失去了在大航海時期保持先進地位的最後壹絲希望。
  其實在明末時,雖然官方對於海洋的控制力不大,但是民間的海洋力量卻是異常強大的,其他不說,僅僅是鄭芝龍和鄭成功父子,他們所擁有的艦隊直接控制了遠東,是當之無愧的霸主。
  可惜的是,清廷作為蠻族,鼠目寸光,更因為是異族入主中原又擔心政權顛覆,清廷上下壹力鼓吹仁政和理學,就要想要用這種方式讓天下人失去進取心,從而使其政權長治久安。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