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
大明第壹臣 by 青史盡成灰
2022-12-9 22:30
張希孟是打算將分田鋪開之後,孤立橫澗山,到時候下手,也就瓜熟蒂落了,可誰知道竟然提前出了事,這就沒辦法了,肉送到了嘴邊,不能不吃。
不過這個橫澗山也有點麻煩,倒不是說他們戰鬥力如何,而是這塊肉有點太大了。
“上位,卑職詢問過來。”費聚主動介紹,知院老張認為定遠無險可守,他就把主力放在了橫澗山。
可是他又擔心下面的人跑了,就下令把家眷也帶上。
老張以為有家人捏在手裏,就不怕士兵逃跑了。
可他忽略了另壹個問題,兩三萬士兵,算上家眷,壹下子就快十萬人了。
這麽多人,吃喝拉撒,可不是個小數目。
橫澗山的道路又崎嶇難行,必須從定遠等地征調糧食。這就相當於馬謖守街亭,靈甫上孟良崮,能不能後生不知道,反正是置之死地了。
而這邊占據驢牌寨之後,開始推行分田,等於是釜底抽薪,老百姓站在了紅巾這邊,豪強都被處置了,征不到糧食,就算有了糧食,老百姓也不會給他們運送。
橫澗山的處境壹下子就艱難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老張能選擇的道路不多,要麽就集中全力,跟紅巾軍拼命,要麽就嚴令死守,能撐多長時間,就是多長時間。
只要元廷派兵,他還有活路。
那老張選擇哪條路呢?
目前還不清楚,不過他的部下開始提前選擇了,有人偷偷跑了,有人幹脆來投靠朱元璋。
聽費聚介紹之後,張希孟忍不住道:“主公,眼下的橫澗山已經人心離散,正是下手的好機會!”
老朱微微怔了怔……他倒不是思考作戰的事情,而是琢磨著橫澗山快十萬人,不是個小數目,安頓下來,就是兩三萬個家庭,就要寫幾萬張田契。
想到這裏,老朱的手不由得抽搐起來,這個上位不好當啊!
不過不管怎麽說,也不能為了這點小事,放下壹大塊肥肉不吃!
“橫澗山最好能速戰速決,不要傷損太多百姓,這些人多數是定遠的百姓,讓他們回家,安頓妥當。”老朱斟酌著說道。
張希孟立刻點頭,“主公英明,我琢磨著能不能想辦法,把老張騙出來,然後給他致命壹擊?”
這個設想立刻得到了大家夥的熱議,商量了好半天,卻還沒有壹個確當辦法。說到底眾人還是對老張沒啥太多的了解。
那誰熟悉老張呢?
賈魯!
這位曾經做過老張的上司,在圍攻濠州的時候,賈魯還曾經打算調動老張所部,前去助戰。
“老大人,也該出個主意啊!”張希孟笑嘻嘻道:“莫非您老人家還是覺得主公不能成事?”
賈魯氣得瞪了張希孟壹眼,“小子胡說!老夫需要深思熟慮,又豈能像妳壹樣,隨便雌黃!”
賈魯呵斥了張希孟,立刻轉向了朱元璋,“主公,要讓我說,老張是個膽子不大的人,想讓他主動出來,勢必登天。畢竟我曾經給他三道手諭,他都沒有動靜,只是搪塞敷衍而已。”
壹聽這話,大家夥泄氣了。
彼時大軍圍困濠州,老張都不敢過來,現在風向完全變了,老張又怎麽敢出來?
引蛇出洞不管用了,那就直搗黃龍!
讓那些投降的士兵當先導,直接殺進去!
賈魯沈吟道:“老張幾萬人馬,經營了許久,可以說是易守難攻,主公又不願意殺戮太過……老夫思前想後,老張手下有個萬戶,叫楊臻,早年曾經在老夫手下做事,我倒是可以寫壹封信,勸說楊臻,只是……”
“只是什麽?”朱元璋問道:“老大人有不方便之處?”
“不是!”賈魯急忙道:“楊臻的老家在滁州,家大人多,主公推行分田令,勢必會撼動楊家。縱然給他寫了書信,只怕他也不願意棄暗投明。”
這話壹出口,大家夥都語塞了。
有得必有失,妳想得到百姓的支持,就不免沖擊豪門大戶的利益。
這世上能有什麽兩全其美的辦法嗎?
似乎是不存在的。
大戶多吃壹口,百姓就少吃壹口,尤其是在農業社會,極致內卷,就是這麽個無奈的局面。
朱元璋沈吟了片刻,冷冷道:“既然不願意棄暗投明,那就調兵圍困,切斷橫澗山和外面的道路,逼著老張出來送死!”
這個辦法不錯,大家夥不由得為之壹振。
可就在這時候,張希孟突然道:“主公,圍困橫澗山固然是好的。只是誘降楊臻也不是不可能。就算他不願意降,他手下呢?我們已經落實了分田,又有幾百士兵慕名而來,幹脆就讓他們見識壹下分田之後的效果……想不想過這種日子,只要他們想,就去勸說橫澗山的士兵,解決了老張,放幾萬人出來,定遠周圍的土地,還有寶公河,濠水兩岸的田地,全都是大家夥的!”
張希孟說完,竟然讓眾人,包括賈魯也是壹陣吃驚。
還能這麽幹?
過去勸降,都是勸降領頭的,又是威逼利誘,又是金錢美女的。
張希孟卻是打開了新的思路,咱從普通士兵下手。
不愛投降好啊,那就讓底層士兵裹挾著妳投降!
張希孟這招已經不能用筍來形容了,簡直是榴蓮拌臭豆腐,蓋了帽了!
老朱稍微遲疑,立刻點頭,甚至露出了欣賞的眼神。
哪怕有賈魯和李善長在,張希孟依舊穩坐第壹心腹的位置,這可不只是他跟隨老朱時間早,更是因為張希孟眼界高明,總能想出出人意料的辦法。
就這麽辦了!
也沒有別的說的,老朱就安排投降過來的士兵,去驢牌寨,沿著寶公河,放眼瞧去,看看是怎麽分田的,大家夥覺得怎麽樣!
這幫士兵只是聽說分田,覺得老張沒前途,這才過來……可是當他們親眼見證之後,簡直是五體投地!
他們註意到其中壹家,壹共五口人,爹娘養了三個兒子,全都成年了……過去只是租田種,辛苦壹年,壹半要交田租,剩下的連口糧都不夠,還欠著地主家不少錢,眼瞧著兒子越來越大,根本娶不起媳婦,壹家人整天唉聲嘆氣。
可是現在的情況完全不壹樣了,壹家人的口糧田就是十五畝,足夠吃飽肚子了。還給他們分了差不多三十畝山坡地,可以用來種桑,種果樹,填補家用。
這些全都是不用納稅的,壹家人的基本溫飽已經沒問題了。
然後是二十五畝流轉田,這是需要納稅的,根據給他們的納稅額度,視收獲程度,壹年三石到五石不等。
“妳們算算,二十五畝田,好年頭足有五十石收獲,年景差點,也有三十石。交了田賦,剩下都是俺們的。只要沒有大災,兩年俺家就能蓋個大房子,就能給大兒子娶個媳婦。再有個三五年,三個兒子都能成親了。”
老頭喜滋滋算著:“俺這身體還能幹十年,到時候孫子也大了,到了那時候,俺就往葡萄架下面壹趟,讓孫子在身邊,成天爺爺爺爺的叫著,可不要太美哩!”
壹群士兵聽得津津有味,笑逐顏開,仿佛自己老了,也能過上這樣富足且安逸的生活。
正在老頭說著,他的小兒子突然過來了。
“爹,用不著兩年,明年就能給大哥娶媳婦了。”
老頭壹怔。
這個小兒子朗聲道:“俺打算投軍了……給朱將軍當兵,咱們還能多分五畝口糧田!還有人給咱家們幹活!俺還聽說了,不是抄了沐家嗎?有不少耕地的牛!誰家積極投軍,誰家願意擔負差役,替朱將軍做事,就給壹頭牛!爹,妳說說,咱要是有壹頭牛,那該多好啊!”
老頭聽到這話,豁然站起,壹雙飽經滄桑的老眼,死死盯著兒子。
母親端著水瓢過來,聽到這話,也嚇得把水瓢扔在了地上,惶恐驚問:“老頭子!三兒說啥?”
兒子邁步過來,拾起了水瓢,對母親輕聲道:“娘,孩兒想投軍!”
“不行!”
老太太壹把抱住兒子,用力捶打,淚如雨下。
“咱家剛過了好日子,妳就喪蕩遊魂找死去了,妳讓娘怎麽說!”
正在這時,突然老頭低吼起來,“閉嘴!”
他壹扭頭,抓住三兒子的胳膊,又瞪著老伴,怒斥道:“別的兵都是害人的,不能當!給朱將軍當兵,那是長臉的好事!三兒,妳給爹聽著,到了朱將軍手下,不能怕死,不能跑了。咱,咱要知恩圖報!”
兒子點頭,“爹,兒子知道了!”
老頭點了點頭,突然壹臉嚴肅道:“別著急……把妳大哥二哥叫過來,咱們商議商議,妳要去投軍,那就要先給妳說媳婦,他們年紀是大了,也要往後等等!”
……
投降士兵帶著壹肚子收獲,分批返回了橫澗山,足足五天的時間過去了。
夜色之中,朱元璋率領著兩千人,摸到了橫澗山附近,沒有等太久,差不多二更天,三盞孔明燈當空升起,橫澗山寨門洞開。
壹群士兵撒腿跑過來,昂著頭,喜滋滋道:“朱將軍,快殺進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