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注册新用户 关闭

找回密码

手机用户推荐选择

下载杏吧APP 看片更便捷

大明第壹臣

青史盡成灰

歷史軍事

在塵土飛揚的大路上,壹大壹小兩個孩子,緩慢前行。 他們的旁邊是空曠的原野,只有寥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

大明第壹臣 by 青史盡成灰

2022-12-9 22:30

  朱元璋在進軍金陵之後,只是收取了鎮江,畢竟這裏自古以來就是南京的屏障,又有京口之稱,想當年劉裕就是以此為根據,奪了司馬家的江山。這麽緊要的地方,萬萬不能落到別人的手裏。
  但是在拿下了鎮江之後,整個朱家軍就停頓了下來,沒有繼續用兵。
  很多人都以為是朱元璋故步自封,缺乏動力,又或者朱家軍多是淮西人,不願意在江南之地作戰……甚至連水土不服,瘟疫流行的說法都傳出來了。
  其實這事情壹點也不復雜,只是朱元璋針對軍中將領,進行了壹個小小的培訓,給他們進行了壹些不起眼的考試。
  老朱跟著張希孟讀書,隨後又向賈魯等人請教學問,他的底子已經很不錯了。而且老朱還有自己的文學態度。
  他極度厭惡賣弄辭藻,華而不實的東西要不得,簡明簡單,言之有物。
  因此他對這些將領的要求也很簡單,首先就是基本的文字,算術,至少要認識三千字,要能熟練軍中的條例。
  其次就是業務水平,要知道以往的知名戰例,要能對壹場戰鬥有自己的看法,能夠寫出文章,進行剖析。
  還有壹點,老朱要求軍中將領了解均田等政策。
  這項可是關鍵的關鍵。
  或許在別的兵馬之中不重要,但是在朱家軍不行,因為在剛剛攻占的地盤裏,普通文官根本沒法做事,必須由軍中的人員下去,彈壓地方,消除匪患,講解政策,安撫民心。
  而軍中的佼佼者,也是可以轉任官員的。
  所以將領們必須了解朱家軍的政策,要能夠身體力行。
  老朱要求,必須通過考核,才能繼續統兵,如果考試不通過,壹次兩次,到了第三次,就降級,指揮使變成指揮同知,千戶變百戶,百戶變總旗,以此類推,甚至開除主力軍團,也不是不可能。
  這項規定公布,軍中可以說是雞飛狗跳,全都亂套了。
  以前讓當兵的識字讀書就很離譜了,現在還讓大家夥參加考試,幹脆去考個進士算了,不帶這麽折磨人的!
  不過軍中也不都是哭天搶地,痛苦欲死。
  像徐達、馮國用,馮國勝,乃至剛剛投靠的鄧友德,這幾個人都表現突出,其余費聚、唐勝宗、陸仲亨、周德興等人,也算是順利。可就有那麽幾個人,成了困難戶中的困難戶……騎兵營指揮使花雲,胡大海,常遇春,也包括朱文正!
  沒錯,朱文正雖然帶個文字,突出了他叔叔的殷殷期盼,可是這小子壹看到字,腦袋就大,胡大海也好不到哪裏去,他那個手指頭比搟面杖還粗,讓他拿著毛筆,壹筆壹劃寫字,簡直跟舞刀弄劍似的,沒有兩下,把紙都劃破了。
  這四個貨,成了軍中的超級困難戶,偏偏老朱盯得最緊,片刻也不放過。
  也不知道朱元璋在想什麽,動不動就考問壹番,讓他們在眾將面前閱讀自己寫的文章,當眾處刑了屬於是。
  偏偏這幾個人的水平,那可真是叫張宗昌傷心,李雲龍落淚。
  繼續下去,通不過考核,就要丟官罷職了。
  好容易提著腦袋拼出來的官職,竟然因為不識字丟了,這也太倒黴了。
  人在逼到了壹定程度之後,是什麽事情都能幹得出來的。
  胡大海玩命了,他幹脆跑去徐達的部下,把識字卡片都給要來了,還找來了幾個老兵,讓他們幫忙補課,畢竟大家夥起點差不多,也容易溝通。
  然後就是拼命苦學了,胡大海每天睡不到兩個時辰,頂著黑眼圈,成天熬夜修仙,殫精竭慮。
  還真別說,在苦學壹個多月之後,老胡總算是勉強能寫點東西了,錯字難免,意思還是能看懂的。
  有胡大海這種硬碰硬的,就有投機取巧的。
  比如常遇春,他就找到了小舅子藍玉。
  別看藍玉年紀小,以前也沒怎麽讀書,但是他跟著張希孟混,程度提升很快,張希孟喜歡看什麽書,有什麽心得體會,又給藍玉提出了什麽要求,這些東西常遇春壹股腦都討要過來,然後挖空心思研究。
  畢竟朱元璋也向張希孟討教,四舍五入,算是和藍玉同門了。他向藍玉學習,怎麽也算是不記名弟子了。
  朱文正嗅到了味道,他幹脆去找李文忠,咱倆還是親戚呢,妳給我開個小竈吧!
  李文忠哭笑不得,他也沒法拒絕,就這樣,藍玉和李文忠都開始了壹對壹的指導工作。自然而然的,兩個人都撈到了不少束脩,小金庫快速膨脹起來,早上買豆漿都能要兩碗了。
  這倆貨發財了,朱英看不下去了,他幹脆拉上陸洲,主動去找愁的薅頭發的花雲。
  啥也別說了,我們跟著張先生的時間可比那倆多得多,尤其是朱英,我幹爹當年看的書單還在我的手裏,當初他怎麽受苦的,我是壹清二楚。
  他純粹就是被我張大哥坑苦了,才來那妳們找補回來。
  放心,只要聽我們的,保證妳順利通過考試。
  花雲可算是抓住了救命稻草。
  “這樣吧,我只要通過了,每人送妳們壹匹戰馬!”
  “是嗎!”朱英大喜過望,“妳沒騙人?我可知道,軍中的戰馬數量是確定的,妳怎麽隨便送我?”
  花雲撓了撓損失慘重的頭發,憋出了壹個點子,“這還不容易,戰馬是有數的,但是戰馬能生啊!我送妳們個小馬駒。等過兩三年,妳能上戰場了,這馬也就能騎了!”
  朱英眼珠轉了轉,頓時覺得這辦法不錯。
  於是熱熱鬧鬧的補課行動開始了。
  從常遇春,胡大海,到朱文正,花雲,每個人都在忙碌,廢寢忘食地苦讀。
  很多時候,軍中要的就是這個氛圍,連這幾個老大難都玩命了,其他誰還敢說什麽?
  壹股學習的風氣,刮遍了朱家軍。
  老朱心裏十分滿意,他幹脆組織比賽!
  沒錯,以前軍中就有射擊、摔跤、馬術等等項目,老朱又添了背誦軍規條例。從每壹營當中選拔人員,誰記得熟,背得好,就在全軍比賽,脫穎而出的,能夠升官壹級,所在的營也能菜金加倍。
  這壹套折騰下來,朱家軍的精神面貌比起當初好得太多了。
  朱元璋也十分享受這種教書育人的成就感,貌似讓人叫“朱先生”,簡直比上位還要順耳。他似乎體會到了張希孟的快樂。
  當然了,朱元璋也不是閑著沒事幹,非要拿手下將領開心。
  因為老朱很清楚,朱家軍內部存在問題,需要整合。
  首先,朱家軍的主力是淮西人,他們很多人不願意離開家鄉,哪怕渡江之後,也是想著搶壹波之後,就返回淮西。
  這種流寇行為老朱顯然不能答應。
  再有朱家軍收攏了不少新進歸順的降兵,其中整個巢湖水師都是這樣的,還有那麽多元廷的兵馬。
  這些人本就軍紀渙散,絲毫沒有服從意識。
  從上到下,就是壹坨爛泥。
  不能整頓好,把他們放出去,只會敗壞朱家軍名聲,打仗未必能行,禍害百姓第壹名,這不是遺禍無窮嗎!
  要求所有將領讀書識字,背誦軍規,提升文化水平,講解分田政策……這就是在凝聚人心,消除舊日的烙印,改造這壹支兵馬,鑄造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神兵利器!
  尤其值得壹提,這些事情都是朱元璋自己壹手操持的,他參考了張希孟昔日的壹些做法,也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壹切都弄得相當順利,不得不說,老朱治軍的才能,也是頂尖兒的。
  老朱在折騰兵馬的時候,張希孟除掉了朱壹鬥,這之後又有了科舉考試,溧水分田……總而言之,都是張希孟在忙碌,老朱只是略微露了幾面,他的大半心思全在整軍上面。
  如今兩個月過去了,神兵利器就要正式出鞘!
  該是檢驗這些將領學習成績的時候了……就在此刻,有兩個人,坐著船,過了長江,進了金陵城。
  來人正是汪廣洋和吳大頭!
  “我的天啊!俺居然活著回來了!”
  吳大頭摸了摸自己的腦袋,捏了捏油膩的大臉盤子!
  “汪先生,俺不是做夢吧?”
  汪廣洋忍不住笑了,“吳百戶,妳對外人可千萬別這麽說……現在天下都在盛傳,妳是第壹紅賊,無雙悍匪,要是讓人知道妳這個第壹惡漢,說這麽沒出息的話,會被戳脊梁骨的!”
  吳大頭驚得目瞪口呆,不會吧?不會有人覺得俺真的能打仗吧?
  他是真的有點承受不住了,這也太羞澀了。
  汪廣洋不想管吳大頭怎麽想,他這壹踏入金陵城,就能感覺到強烈的變化,這座城市有了規矩!
  幹凈衛生,井然有序。
  所有入城的商賈,運送的貨物,都要按規矩,繳納稅賦。而壹旦納稅之後,就暢通無阻。
  就憑這份治理能力,別說元廷了,就算是劉福通等人的韓宋政權,也被甩出去十八條街!
  有人明明稱帝了,卻還是跟盜匪沒什麽區別,有人只是個元帥,竟然鼓搗出了帝王氣象,還真是沒法比啊!
  “啟稟上位,劉福通已經派遣西征軍,攻擊關中。又派毛貴進入山東……韓宋開始北伐了!”
  老朱忍不住吸了口氣!
  北伐!
  自古以來,還沒有人成功過哩!
  倒是讓劉福通搶了先機……不過先胖不算胖,後胖壓塌炕,這天下早晚還是咱的!
  “傳令,立刻出征!壹個月之內,咱要拿下徽州!”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