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廚

二子從周

歷史軍事

大宋皇祐四年,壬辰。 西蜀王小波李順起義已經過去五十七年,盜販茶鹽的現象又重新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九百七十六章 始皇帝的問題

蘇廚 by 二子從周

2021-7-9 21:49

  風波之後,散朝了,沒人再關心三個禦史的命運。
  而蘇油,被趙頊留了下來,君臣單獨奏對。
  密奏,在趙頊的寢宮外的偏殿,這是壹個從來沒有外臣到過的地方。
  趙頊的居所其實相當簡樸,但是勝在方便,這些都是蘇油開內裝設計先河的功勞。
  有壹個舊被褥都舍不得換的仁宗在前,趙頊簡樸的居所,也讓蘇油驚訝不起來。
  趙頊看了蘇油半晌:“其實我還是喜歡外路密折裏邊的那個蘇明潤。”
  蘇油笑了:“剛剛那是在朝堂之上,其實臣自己,也喜歡外路密折裏邊的那個自己。”
  趙頊哈哈壹樂,被蘇油這個古怪的說法給逗笑了:“聽妳這話,倒還真是原來那個蘇明潤。”
  蘇油答道:“臣其實壹直就是自己,不過公是公,私是私,即便在外路,章奏裏也是剛剛在朝堂上那樣,而在給陛下的密折裏,才是壹些瑣碎和私事。”
  趙頊又樂了,笑完之後才正容說道:“日子還是過得快啊,明潤,這些年,辛苦妳了。”
  蘇油也正容說道:“陛下萬幾宸函,其實自王相公去後,陛下才是真的辛苦。”
  趙頊抿了抿嘴唇,似乎有些觸動,群臣裏邊,每壹個都認為,皇帝為天子,為江山社稷操勞,本就是理所應當,不操勞的那種,那是無可置疑的昏君。
  “妳才辛苦”這種話,也不可能從別的任何壹個臣子的嘴裏說出來,他們只會進諫君王勤政,做到他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
  可就這簡單的壹句話,讓趙頊心裏感到壹陣溫暖。
  以他他倔強的性格是不可能承認的,傳統的人,認為那樣會讓自己顯得有些軟弱。
  趕緊切入正題:“妳的條陳我每天都在細讀,越讀越是心驚,原來大宋還有這麽多的問題。”
  蘇油說道:“陛下,那些固然是問題,但既然看到了,我們就想辦法解決就是。”
  “以陛下之英睿,也不勞臣來提醒。或乾綱獨斷,或托付臣僚,總能辦理得周祥。”
  “現在臣要說的,才是對陛下真正的建言。”
  條陳裏的問題都不是問題,還有能比那些更嚴重的?
  趙頊肅然改向:“明潤妳盡管說。”
  蘇油看著趙頊,認真地說道:“事關臣的身家性命,臣本來不想說的,因為不說出來,朝政壹樣能做。”
  “但今日太皇太後回護如此,讓蘇油感愧莫名,因而,蘇油還是想要說出來。”
  趙頊突然想到了當年曹太後對自己說過的話,蘇油這樣的臣子,實在是多智多能,他只需要隨便動動心思,都能比別人賣十分力氣都過得好。
  這就導致別人辛苦才能得到的東西,對他來說輕而易舉,反倒是養成了無欲無求的性格。
  如此散淡的人,不缺錢財,對官位爵祿也從來都不稀罕,那他憑什麽還要全力輔佐君王?
  幸好他重情,也只有通過感情來籠絡,君臣投契,才能得其死力。
  趙頊壹直以為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是太皇太後還記得蘇油六歲時寫過的詩歌,讓趙頊不由得暗自感慨,自己還是不如她老人家。
  趕緊說道:“明潤言重了,就算歷代賢臣,成就也難有能與妳相匹的,朕又不是昏君,豈能不知?”
  “妳這個少保,是朕早就定下的,可惜諸子福薄,未得教誨。”
  “我看扁罐機智靈動,明潤妳教育之功,莫非也是娘胎裏帶出來的?以後朕的孩子,也要交給妳看顧,妳可不能推辭。”
  “如今建言,我只有受教之心,豈有怪罪之理?”
  蘇油趕緊躬身,還不敢推辭,只好說道:“臣多謝陛下看重。臣要說的,其實很簡單——陛下,親政十年,還記得即位之初,是怎樣的心情嗎?”
  趙頊壹下子楞住了。
  即位十年來,自己每壹天自問都在進步,努力學習處理政事,努力學習典章制度,努力學習聖人經典。
  對老臣如司馬光,王安石,呂公著,無不是禮敬有加,就是希望得到他們的認同和教誨。
  漸漸的,在學習當中,在群臣的理念分歧當中,趙頊建立起了自己的三觀。
  王安石去後,趙頊開始實際全面掌控朝政,在和宰執們的鬥爭當中,漸漸表現出能力和魄力。
  可以說現在的臣僚,都是他刻意提拔的,他們能夠成為宰執的最大原因,只有兩個字——聽話。
  現在這場變法,已經從王安石的意誌,趙頊支持;變成了趙頊的意誌,底下只有執行,沒有支持。
  支持他的那些人,多是如蔡確李定這種人,這些人根本就沒有高遠的政治理想,支持趙頊也只有壹個原因——固位,幸進。
  有理想的那壹代,已經雕零殆盡。
  所以當趙頊讀到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裏邊“高處不勝寒”那壹句的時候,會發出那樣的感慨:“蘇軾終是忠君。”
  壹句問話,讓趙頊生起感慨:“我薄德寡能,先君早歸山陵。即位之初,倉廩十不存壹,人民生活艱難,外敵囂張跋扈,朝臣狐疑不安。”
  “軍甲不練,賦稅耗竭,三冗之患,如沈屙難起。”
  “我戰戰兢兢,生怕壹步行差踏錯,讓國家萬劫不復。我需要賢臣輔佐。”
  “當呂公著告訴我,安石相公終於同意出山的時候,知道我多高興嗎?原來朕沒有被上天拋棄,大宋沒有被上天拋棄,上天終於給大宋送來了壹個可以挽回局勢的人。”
  “我將國政托付給他,跟在他的身後虛心學習。王相公的變法之議,讓我大感振奮。”
  “民不加賦而國用足。這是壹個多麽美好的承諾?”
  “然而我沒有想到的是,我心目中的君子們,彼此之間的政見分歧,竟然大到這樣的程度。”
  “包括妳,對王相公的主張,也存在那麽多的發對意見。”
  “到底誰才是對的?沒有人能夠幫我解答,我只能自己尋找答案。”
  “我摸索了十年,大宋如今的局面,讓我覺得,我們終於找到了壹條正確的道路。”
  “循著這條大路走下去,國家將變得強盛,人民將變得安樂,內政將被我們理順,外敵將被我們消滅。大宋,終將復現漢唐盛世氣象,妳我君臣,終將以豐功偉績,被永載史冊!”
  “明潤,我說的對不對?”
  蘇油拱手道:“陛下都說得對,妳在朝堂,我在外路,經歷十年之後,大家都成長了。”
  “但是陛下,妳因為成長而變得自信,卻忘記了即位當初的心情。”
  “理學認為,矛盾永遠存在,它不會消失,只會轉化。”
  “即便是妳的理想全部實現,矛盾壹樣會存在,會轉化成新的矛盾。”
  “到時候的矛盾,將會轉化為大宋境內各族之間的矛盾;中央政令和地方施政之間的矛盾;人口激增帶來的土地矛盾;貧富懸殊帶來的階級矛盾;新興富有階層,與傳統勛貴之間的矛盾;工業大利,與農業薄利之間的矛盾;官員懶政與人民急需之間的矛盾;各地區發展不平衡,百姓間收入差異巨大的矛盾……”
  “所以陛下,解決了老問題,又會冒出許許多多的新問題,面對這些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新情況,新問題,在解決老問題時鍛煉出來的技能和方法,就壹定能適用嗎?”
  “始皇奮六世之余烈,解決了祖宗沒有解決的巨大矛盾,實現了國家的大壹統。”
  “然而新的矛盾接踵而至,始皇帝卻還繼續沿用之前的國策,結果不但沒有解決,反而導致矛盾的加劇,最後秦朝二世而亡。”
  “始皇帝的問題,是在面對大壹統國家的新問題的時候,過於自信,認為以前的經驗,壹定靠得住。”
  “但是事實是——靠不住。”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