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崇禎十五年

韭菜東南生

歷史軍事

1642年,大明崇禎十五年壹月。 松山。 冬日的陽光冰冷的照射在山頂的皚皚白雪之上,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345章 長亭送晚

崇禎十五年 by 韭菜東南生

2022-1-10 19:57

  “蕺山先生……”
  有儒生對著劉宗周的馬車長拜,難過的都快要哭了。
  壹直行出五裏,到了城外的長亭之後,車隊才停了下來。
  在長亭裏,送行酒已經準備好了。
  吏部鄭三俊,刑部徐石麟,吏部侍郎蔣德璟,左副都禦史方嶽貢,兵部侍郎吳甡,壹壹走下馬車,今日東林可謂是傾巢出動,只為了送劉宗周壹程,而在更後面的馬車裏,黃宗羲,方士亮等人也下了馬車,面色憂郁的向前方走來。
  所有人集合完畢,只等劉宗周下車。
  今日天氣不錯,陽光溫暖,但所有人的心情卻都是陰郁。
  車簾挑起,劉宗周走下車來。
  陽光下,他形單影只,神情落寞,花白的胡須微微顫抖,眼神中更是有掩飾不住的惆悵。
  站在最前的鄭三俊於心不忍,溫言勸慰道:“念臺不必介懷,此去江南,未必不是壹件好事。”
  劉宗周幽幽壹嘆,自從萬歷二十九年中進士,他幾起幾落,見慣了宦海沈浮,對尚書侍郎,乃至太子少保早已經沒有追求的欲望了,他並不是因為致仕出京而感到灰心,而是為了當今聖天子執迷不悟,不聽勸誡,皇太子儲君唐突孟浪,沒有節制,大明朝廷毫無中興氣象,反而越發沈淪而感到悲傷。
  皇明將來會如何?
  劉宗周心中有壹股說不出的迷茫,目光看向同樣須發斑白的鄭三俊:“黃道周之事可安排好了?”
  鄭三俊點頭:“放心,不日便可成行。”
  原來劉宗周臨行前推薦黃道周接替他的位置,繼任左都禦史,如果不行,那就任詹事府詹事——如果不能監督朝政那便要監督皇太子。
  和劉宗周壹樣,黃道周也是明末大儒。
  張廷玉等人編修《明史》時贊黃道周為:“學貫古今,所至學者雲集”。
  黃道周剛直不阿,屢次犯顏直諫,仕途五起五落,不論性格還是人生軌跡,都和劉宗周差不多。
  黃道周去年告病辭官,此時正在家鄉隱居,專心著述。
  鄭三俊又補壹句:“怕就怕他不肯進京。”
  劉宗周仰頭看天:“盡人事,聽天命吧……”
  聽到這裏,兵部侍郎吳甡終於是忍不住了,拱手道:“念臺先生也太過悲觀了,雖有松錦之敗和流寇之患,但我大明聖天子在朝,太子賢能,重正盈朝,依然是中興氣象!”
  眾皆無語。
  重正盈朝他們是承認的,不然今日也不會有這麽多的人送行劉宗周,聖天子他們也不敢說什麽,但對於太子,他們多多少少卻是有點意見的,因此沒有人響應吳甡。
  “什麽太子賢能?明明是亂政,追逮四策……”
  人群後方卻有人高聲反駁。
  聽到有人提到對太子不滿,原本站在路邊,壹副事不關己,只等把劉宗周送出京師地界就會返程的兩個錦衣衛立刻就是壹激靈。
  好大的膽子,當著我們的面就敢攻訐太子!
  兩個人,四只眼睛立刻就向聲音的來源處看去。
  原來是原兵科給事中方士亮。
  “不可妄言!”
  壹聲怒喝。
  打斷方士亮的是劉宗周,他朝方士亮怒目而視。
  方士亮面色漲紅,低下頭,九十度的深輯,不說話了。
  但兩個錦衣衛依然冷冷地盯著他。
  氣氛壹時緊張了起來。
  禮部侍郎蔣德璟輕輕咳嗽壹聲,向劉宗周拱手:“方士亮年輕氣盛,壹時魯莽,已自知失言,先生不必太過於責怪他。此去江南路途遙遠,先生還是早點上路吧。”
  刑部尚書徐石麟、左副都禦史方嶽貢也都是拱手勸慰。
  明顯是轉移話題。
  兩個錦衣衛相互看了壹眼,也覺得沒有必要小題大做,現場的不是尚書就是侍郎,這些人都是方士亮的師友,如果他們兩人執意為難方士亮,惹惱了這些大人,未必會有什麽好處,再者方士亮為什麽被罷官,他們也清楚的很,既然方士亮識趣的不說了,他們順水推舟只當沒聽見就完了。
  兩個錦衣衛哼了壹聲,不再瞪方士亮,而是看向了別處。
  為方士亮擔心的人終於可以松壹口氣了。
  劉宗周的書童端出酒壺和酒盅,壹壹斟滿了,劉宗周端起酒盅,正在答應諸君的相送,耳朵裏忽然聽見隆隆的馬蹄聲,擡頭壹看,只見來時的大道上,十幾名騎士正疾馳而來。
  當先壹人頭戴翼善冠,身穿大紅龍紋便服,玉帶黑靴,腰懸長劍,胯下的雪白駿馬尤其醒目。
  “是太子!”
  “太子來送先生了!”
  有人驚訝,有人激動。
  劉宗周卻是老臉冷淡,並沒有因為皇太子的出現而有壹絲壹毫的改變,雖然和太子接觸不多,但通過兩次談話他卻已經知道,太子絕非“善類”,不說在朝堂或者是軍營中的取巧手段,只說那壹日的狡辯之詞就非壹般人所能說出來的。
  年紀輕輕就狡猾多變,不學太上湯武之仁義,忠勇治軍,卻每日跟異端人士混在壹起,造什麽火器,想要用火器制敵。
  不待人而恃器,國威所以愈頓也!
  劉宗周眉角跳動了壹下。
  不是改變了心意。
  而且因為他忽然感受到了壹陣錐心的痛。
  離著長亭還有壹段距離,朱慈烺勒馬站定,翻身下馬,步行向長亭走去,以示對劉宗周的尊敬。
  田守信和宗俊泰跟在他身後。
  劉宗周在眼裏,心中暗暗嘆息:太子確實聰明,不管真正關系如何,只這壹送就能收買不少的人心,如此聰明,為何不學治國之正途,抗拒聖學呢?
  太子臨近,眾人都躬身行禮。
  朱慈烺微笑點頭致意,等到了劉宗周面前,雙手托起行禮的劉宗周,溫言道:“先生免禮。”
  劉宗周淡淡道:“殿下所為何來?”
  “當然是送先生。”
  “老臣何德何能……”劉宗周拱手肅然。
  怕他說出難聽話,以至於自己糊弄不上,朱慈烺連忙打斷他:“先生和我還是到亭中說話吧。”
  劉宗周想想也是,就這麽站著和太子說話不是人臣之禮,於是隨朱慈烺進到長亭中。
  太子沒有鈞旨,其他人自然不敢跟入。
  長亭中有石凳石桌,田守信搶先進入在兩個石凳上鋪上軟墊,又取出酒壺和酒盅在石桌上擺了開來。
  小太監唐亮和宗俊泰壹左壹右把住長亭口。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