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8章 錦州去留
崇禎十五年 by 韭菜東南生
2022-1-10 19:58
……
很快,壹顆血淋淋地頭顱就奉上。
“王爺,追擊吧。”
伊爾登請戰。
阿濟格鐵青著臉不說話,目光有意無意的掃了洪承疇壹眼。
洪承疇低頭不語。
——明軍撤退有序,悄無聲息的就走了,其必然已經是預防到了追擊,說不得布置了伏兵和陷阱,冒然追擊,未必能有好果子吃。
洪承疇沒有說話,但阿濟格已經從他的表情中,斷出了他的意思。
阿濟格咬著牙,目光閃爍不定,就他內心來說,他太想追擊了,和明軍在義州城下僵持了兩個多月,壹次痛快的大戰都沒有,臨了還讓明軍悄無聲息的退走,這不是他的脾氣,但想到孫傳庭的用兵和難纏,伏兵是必然,他又有些猶豫。
最終,阿濟格壓住怒火,決定放棄。
“便宜他們這壹次,全軍拔營,返回錦州!”
……
明軍撤走,阿濟格自然也就沒有了繼續留在義州的理由,松山被圍,錦州還空虛呢,於是他急急下令拔營,返回錦州。
走到半途,錦州派人來急報,就明軍已經撤圍松山,返回寧遠和山海關了。
在這圍困松山的兩月間,明軍壹次攻城也沒有,只是將松山周邊的田莊掃蕩壹空,最遠處,甚至是到了錦州城外十裏,現在明軍退去,松山周邊的田莊都化成了廢墟,幾十裏無人煙了……
明軍退兵了,錦州危機解除了,但阿濟格壹點喜悅都沒有,只有壹股股的冰涼,從前胸壹直滲透到後背……
到現在,他徹底明白,明軍這壹次攻擊,不是為攻城略地,而是為了破壞大清在義州錦州生存的根基,沒有了田莊,沒有了漢人包衣,義州錦州這數萬的軍隊,加上幾萬的蒙古人,他們的吃穿住行,都需要全部從盛京獲取。
那壹來,大清錢糧困苦的局面,就會更加的嚴重。
就像是沒有了營養汲取的大樹,遲早會幹枯倒下。
“該死!”阿濟格憤怒的將馬鞭扔到了地上。
……
京師。
官道邊擠滿了看熱鬧的百姓。
旗幟飄揚。
持著長槍的軍士維持秩序。
蓋傘之下,幾十名官員排列如儀。緋袍藍袍壹片。
原來是內閣首輔蔣德璟連同內閣諸臣,代表隆武陛下,出城十裏,迎接班師歸來的將士。
此次孫傳庭帶兵出喜峰口,雖然沒有拿下義州,沒有為大明增添壹寸土地,但卻是解救了數萬漢人包衣,削弱了建虜的國力和義州錦州的防守,眾軍也都得到了鍛煉,現在這數萬漢人都被安置在了大寧、喜峰口壹代,孫傳庭又暫留王光恩、秦兵牛成虎部協助大寧防務,保證大寧地區的安全,加上側翼有哈刺慎右翼的保護,即便阿濟格心有不忿,想要報復大明,大寧也有足夠的兵力,進行自我保護和反擊。
“來了!”
當孫傳庭的帥旗出現之後,兵部司禮官立刻大聲傳令:“嗚銃!奏樂!”
砰砰砰砰,幾十桿列成兩排的禮銃按照先後時序,噴出了壹團團連續的火光。
十面大鼓同時擂動,嗩吶笙笛齊鳴嗎,同時奏響了《凱旋令》。
眾將簇擁之中,緋袍紗帽,披著大氅,無比威嚴的孫傳庭緩緩走馬而來……
與此同時,很多自發前來歡迎的京畿百姓,發出了壹陣陣由衷的歡呼聲。
萬勝,萬勝!
孫傳庭表面平靜,胸中卻是激動,在他看來,此次並不算大勝,只是小小的達成了戰略目標,削弱了建虜在遼西的力量,相比與消耗的錢糧,實在是當不起朝廷這麽隆重的歡迎。
陛下如此恩遇,讓他無以為報。
……
皇極殿。
隆武帝端坐殿中。
百官兩側。
武英殿大學士,本兵,大軍統帥,薊遼總督孫傳庭進入殿中,大禮叩拜,平身,大聲回報此次出征的戰果……
行禮如儀之後,隆武帝傳旨犒賞有功將士。
……
下午,隆武帝在武英殿宴請出征的副總兵以上將官。
和此前在皇極殿的行禮如儀、天子威儀不同,此時的氣氛更加隨和,隆武帝壹邊和眾將飲酒,壹邊問起戰中的情況,眾將都知道皇帝是知兵之人,對答之間不敢隱瞞,將戰場上的壹些對敵細節,壹壹講出。
隆武陛下聽的仔細,聽到高興處,他哈哈大笑,聽到戰事焦灼時,他靜目沈思……
壹場宴席,君臣盡興。
孫出庭滴酒不沾,算是饒過,其他將官大部分都喝醉了。
隆武也微醺,不得不將和孫傳庭的對談改到了第二日。
……
次日。
乾清宮。
隆武帝單獨召見孫傳庭。
青梅煮酒,縱論遼東戰略,這是隆武帝和孫傳庭又壹次的長談。
“縱觀此戰,建虜疲態盡顯。卿以為,我大軍何時可以兵出山海關,收復松錦?”
詳細談論了整兒戰事的經過、縱論各部強弱和新式火器使用心得之後,朱慈烺問。
孫傳庭急忙起身離席,拱手跪拜,肅然道:“我大軍如果兵出山海關,收復松錦,建虜必舉全國來援,此乃是國戰,非準備齊全,絕不能輕出。”
“卿需要多少兵馬,多少糧草和輜重?”朱慈烺問。
“兵馬最少十五萬,糧草輜重給養,最少壹年所需。”孫傳庭答。
孫傳庭回答的很謹慎,也很保守。
朱慈烺沈思:“現在京畿各處,從京營,秦兵,宣府,大同,昌平,密雲,玉田,薊州,大寧,寧遠,山海關,各處關防隘口,總兵力將近二十萬,戰時,我朝還可以征調土默特、張家口塞外三部、哈刺慎右翼的蒙古騎兵,除去留守的必須,綜合算在壹起,我朝可調用的兵力,最少有十五萬。”
“這些年整頓下來,各處實兵實將,絕沒有空額。”
“所以,兵馬是不缺的,甲胄裝備也齊全,現在缺的是糧草輜重。”
孫傳庭點頭,他即是軍機,也是內閣,對於大明的府庫錢糧,再是清楚不過了。
“糧草輜重之事,朕已經和蔣閣老議過了,朕心中也有壹些謀劃,明年七月之前,朕會將十五萬大軍,壹年的糧草輜重全部給妳備齊。”
“陛下……”孫傳庭微驚。
“朕知道妳在擔心什麽,放心,朕不會加賦稅,不會從老百姓身上取,”朱慈烺微笑了壹下,隨即肅然道:“至於朕為什麽改變,也是不得不啊,此次之戰,我軍搗毀了義州錦州周邊的田莊,兩地的糧草已經無法自給,建虜國力更是疲憊,對義州錦州的支援,已經是力不從心。朕擔心,多爾袞有可能會放棄錦州,收縮兵力,命令錦州守軍向遼東撤退。壹旦錦州的三萬兵馬逃跑,我大明就失去了借助第二次松錦之戰,壹舉全殲建虜主力的絕佳機會,再想殲滅建虜主力,就得深入遼東腹地,往廣寧、遼陽、沈陽走了,不但後勤補給的距離增大,而且地形也不為現在的將士所熟悉。”
“所以,我們必須在多爾袞下定決心,要從錦州撤退之前,發起松錦之戰,令他不得不舉全國之兵來援。”
“對我大明來說,從京畿從錦州運送糧草,路途遙遠,建虜從沈陽往錦州運糧,也不近矣。”
“因此,松錦作為決戰的戰場,遠比廣寧、遼陽、沈陽更好。”
聽完陛下所說,孫傳庭臉色肅然:“臣,明白了。”
……
沈陽。
睿親王府。
今冬的第壹場雪正飄飄灑灑,銀裝素裹,整個王府都披上了壹層白色的外衣。
溫暖的暖閣裏,氣氛卻是冰冷。
多爾袞負手來回踱步,臉色寒霜。
壹個穿著建虜二品官服,藍寶石頂戴及單眼花翎的幹瘦老者,眼有風塵,正坐在下手,恭恭敬敬的等待。
正是剛剛從錦州返回的洪承疇。
義州錦州之戰,雖然以孫傳庭的撤退而告終,看起來大清守住了義州和錦州,好像是戰事的勝利者,但在洪承疇和多爾袞這樣的明眼人看來,這分明就是壹場敗仗,在明軍的壓迫下,不論軍事還是民事,大清在這兩地,都已經是舉步維艱了。
義州錦州周邊的田莊被搗毀之後,兩地今秋顆粒無收,為了幫助兩地守軍渡過這個寒冷的冬天,大清不得不從盛京調運了百余車的糧草,分別送往兩地。
等到明年開春,估計還得運送更多的糧草到這兩地……
這大清來說,這無疑是禍不單行、雪上加霜。
……
洪承疇靜靜等待,偶爾擡頭看向踱步的多爾袞。
他雖然老眼昏花,但居然也清楚的看到,不知道什麽時候起,多爾袞的鬢間竟然也多了幾絲的白發。
才剛剛三十八歲啊。
洪承疇不由感嘆。
——輔政王看起來地位尊貴,壹人之下,萬人之上,但誰又知道,多爾袞承受了內內外外的多少壓力?這幾年來,內政外事皆不順利,大清最倚仗的軍事,更是連連失敗,多爾袞親自出馬也沒有能挽回,反而耗盡了國庫,將黃太吉多年的積攢,壹朝罄盡。
雖然有大玉兒和小皇帝的支持,多爾袞地位穩固,將豪格壹系壓的擡不起頭來,但多爾袞心裏清楚的知道,如果他不能振作大清的國勢,或者稍有疏忽,那些被他壓制的反對力量就會揭竿而起,將他啃的連骨頭都不剩。
多爾袞用盡了渾身的解數,為大清,為自己。
但奈何隆武不給他壹絲壹毫的喘息機會,遼南,朝鮮,現在又加上了錦州……
巨壓如此,他要如何應對?
“錦州義州……真的無法挽回了嗎?”
多爾袞倏的站住腳步,眼神痛苦的看向洪承疇。
洪承疇起身,不回答,只是哀戚的看著多爾袞。
多爾袞仰天長長嘆息壹聲,閉上眼睛,痛苦無比地說道:“本王明白了……先生壹路辛苦,去休息吧。”
“下官告退。”
洪承疇輕步退出。
“去請豫貝勒。”
待洪承疇走後,多爾袞對親衛道。
因為朝鮮之敗,多鐸被連降兩級,現在只是壹個貝勒了。
當然了,王爵雖然降了,但多鐸依然是鑲白旗的旗主,是盛京的實力人物,也是多爾袞的左膀右臂。
……
很快,多鐸就到了。
多爾袞此時已經恢復了平靜,他屏退所有下人,聲音清楚的將自己的憂慮和決定,向多鐸所說。
“什麽?放棄錦州義州?十四哥,妳瘋了嗎?”
聽完多爾袞所說,多鐸針紮壹般的跳了起來,用壹種驚駭的,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多爾袞。
多爾袞臉色和聲音都冷靜:“我沒有瘋。夜來思量,反復思索,這是跳出隆武三面包圍、我大清重整旗鼓的唯壹辦法,錦州義州兩地的田莊,已經被南軍破壞殆盡,今秋顆粒無收,數萬大軍的糧草都需要從盛京轉運,現在盛京的情況妳也知道,自給已經不易,何有多余的糧草,再撥給錦州?”
“大軍無糧則敗。”
“今年孫傳庭雖然撤兵了,但他明年壹定會再來,到時兵馬會更多,戰力會更強,隆武給他的支持會更多。與其最後錦州失守,兵馬喪於敵手,倒不如現在就撤退,將兩地駐守的兵馬調回遼東,加強遼陽沈陽的防守,如此,我大清在遼南和鴨綠江兵力短缺的窘境,立刻就能緩解。安定鴨綠江,對朝鮮的懲罰之戰,也立刻就可以進行!”多爾袞道。
……
多鐸震驚的聽著,臉色漸漸平靜下來,他知道,十四哥說的有壹點的道理,但是放棄錦州之事,他還是不能接受。
“朝鮮小邦,背信棄義,自當懲罰。但錦州是大清歷經十數年,耗費兵馬錢糧無數,毫不容易才打下來的,更有松錦大勝的輝煌,如今,只是因為明軍破壞了那裏的屯田,妳就要放棄。朝臣不會同意,豪格他們更是不會同意!”
“黃太吉開疆拓土,妳卻放棄錦州,此議如果成,妳聲名掃地,這個輔政王,那就做不下去了啊。”
“所以哥,錦州不能棄啊。”
多鐸大聲的勸說,堅決不同意。
多爾袞眼中閃過痛苦,但聲音卻毫無猶豫:“現在如果不棄,等到明年,孫傳庭卷土重來,大軍包圍錦州,我們救還是不救?如果救,必然是要傾國而出,但朝鮮和遼南,還有大量的明軍呢,他們壹定會趁勢攻擊我復州和鳳凰城。留的兵馬少了,守不住這兩地,留的多了,又救不了錦州,到時我我大清必然左支右絀,無可為繼,壹個不慎,就有可能是滅國的大危,因此,我不得不有所決斷。我作不作輔政王,不重要,但如果猶豫不決,斷送了錦州的兵馬,致使大清墜入萬劫不復的境地,那我就萬死莫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