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長劍

孤獨麥客

網遊小說

第壹章 征辟雨後乍晴,霞滿西天。伊水北岸零零散散立著幾個人,似乎在欣賞夕陽。其中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三十六章 封國

晉末長劍 by 孤獨麥客

2025-1-8 21:02

  “大晉永嘉四年(310)三月十八日,陳侯治兵於陳縣西郊,士族相儀。陳侯禦華蓋,親令金鼓之節。”
  “銀槍陳於南,義從、世族兵陳於北,各擊金鼓,以為節度。”
  “有偃月魚鱗之陣,飛龍騰蛇之變,凡十余法。”
  “槍弓刀牌、劍槊戟棓,周回轉易,以相避就。”
  “陳畢,南北二軍皆鳴鼓角,眾盡大噪。”
  “步騎進退以相拒擊,南捷北敗。”
  “噫!北軍有諸族之騎軍,亦潰不成軍。南軍追亡逐北,以為盛觀。”
  “講武畢,各鳴金鉦,諸軍重整以為常,皆坐。”
  “陳侯策馬閱兵,將士起立,皆山呼‘萬勝’,諸族之兵亦噪之焉。”
  侯府左常侍胡毋輔之伏在案幾上,已寫完壹篇“通稿”,頗有運動會報道員的風采。
  當然,這不是真的通稿,只是壹種記錄。
  古來修史,壹般是後朝修前朝,史官們寫史的依據便是前朝遺留下來的各種材料。
  有關帝王的,壹般依據當朝實錄或起居註之類。
  有關諸侯的,則有史官專門采訪,即便戰亂年代亦如是——後梁陳留郡王葛從周晚年老退在家,就有史官上門,讓他回憶這壹生的經歷,並挑重點記下。
  此時不如唐宋時重視治史,所以不壹定會有史官來記錄這件事。
  但胡毋輔之寫下的這些材料還是很有價值的,後世治史之時,如果有哪個史官對此感興趣,就有可能寫上壹筆——難得他這次記得比較正經,沒有太多誇張之處。
  閱兵之後,自然是全軍大酺。
  銀槍軍、義從軍兒郎跟著邵勛在豫州走了這麽壹大圈,好酒好肉吃了不少,別提多爽了。
  此次大酺,不再是荀公子買單,而是由來自豫州諸郡的數十家士族集體買單。
  河南物產豐富,吃的東西自然也豐富。
  “我自鄢陵入陽夏,端地壹副好風景。”邵勛夾起壹塊雞肉,道:“謝公經營得力啊。”
  謝裒(pou)聞言沒說什麽,只擡了擡眼皮,道:“不知陳侯看到了什麽風景?”
  “雞犬散墟落,桑榆蔭遠田。”邵勛說道。
  謝裒擡起頭,仔細端詳了壹下邵勛,笑道:“不想君侯竟是雅人。”
  說罷,舉起酒觴致意。
  邵勛心中有淡淡的不爽,不過還是端起酒碗壹飲而盡。
  陽夏謝氏,不算什麽大士族。
  謝鯤、謝裒、謝廣三兄弟的父親謝衡乃國子祭酒,祖父謝纘為典農中郎將,都不是什麽手握重權的高官。
  謝鯤娶妻中山劉氏(劉琨的侄女)。
  劉琨是中山靖王之後,在國朝其實已經有些沒落,但因為是“老錢”家族的壹員,名望猶在。謝鯤娶妻劉氏,明顯是想得到舊族的認可,打入這個圈子。
  效果只能說還行,至少謝鯤有資格跟王敦說上話,甚至成為朋友了。
  但也就到這個地步了。
  謝鯤表面上和王敦稱兄道弟,有時候還得到王衍的贊譽,但王家這種舊族核心成員會真心看得起妳嗎?關鍵時刻會拉妳壹把嗎?
  說難聽點,在王衍眼裏,謝鯤、謝裒這種中等士族成員算個雞兒,還不如邵勛這種舞刀弄槍的人呢,至少他讓老壁燈又愛又恨,經常令老王血壓飆升,又讓他感動得不行。
  謝氏兄弟行嗎?他們不行。
  謝家唯壹的破局之策,就是南渡。
  都是北方士族衣冠南渡,但歷史上有“早渡士人”和“晚渡士人”的說法,早渡早占坑,晚渡連蘿蔔坑都沒了。
  衣冠南渡是壹次難得的洗牌機會,可以拿捏晚來的老錢家族,然後與他們聯姻,擡高門第,再加上早渡所占得的蘿蔔坑,階級躍升就完成了。
  留在北方的話,機會寥寥,妳看看謝鯤在司馬越幕府混得如何?哦,他已經決意南渡了,因為不看好司馬越幕府的前途,同時對北方局勢十分憂慮。
  邵勛吃不準謝氏家族的其他成員會不會南渡,至少到目前為止,謝裒、謝廣兄弟還沒走,或許還在觀望吧。
  愛走不走,老子不慣著妳們!
  邵勛又看向陽夏袁氏的代表袁沖。
  袁氏這壹支可追溯到漢司徒袁滂。
  袁滂之子袁渙先投袁術,再投曹操,混得還行。
  袁渙之子袁準在武帝時期任給事中,準子袁沖曾為光祿勛,現在已丟官在家。
  袁氏到現在雖然混得還行,但頹勢已然顯現。
  這壹代,袁沖的堂姐(伯父袁侃之女)嫁給了羽林右監荀頵(荀彧曾孫),生子荀崧。
  但荀氏家族大著呢,遠近親疏地位截然不同,荀彧這壹支過得並不怎麽樣。
  袁氏、荀氏這次老錢家族的聯姻,只能說是互相抱團取暖罷了。
  待到袁氏下壹代,怕不是只能淪落到與謝氏以及隔壁的殷氏聯姻了。
  “袁公有禮了。”邵勛舉著酒碗,道:“來時路上,在袁公府上小憩,但見苗稼滋潤,牛驢皆肥。他日定要向袁公請教。”
  “好說,好說。”袁沖資歷老,但並不擺架子,在風雲詭譎的朝堂政爭中敗下陣來的他現在十分明白武力的重要性,只聽他說道:“吾家還有茶樹,剛剛采摘,君侯若有暇,或可移步品嘗壹番。”
  “哦?河南亦產茶?”邵勛訝然道。
  “休說河南了,便是關中亦產茶。”袁沖笑道:“每年二月種茶,每坑種六七十顆子。三年後,每棵收茶八兩,每畝計二百四十棵,計收茶壹百二十斤。”
  “看來袁公精於此道。”邵勛肅然起敬。
  對談玄的人,他壹向不怎麽感冒。但袁沖這種對茶樹種植、產量門清的人,卻值得他尊敬,最喜歡這種腳踏實地的人了。
  “賦閑在家,垂垂老矣,也就這點喜好了。”袁沖自嘲壹笑,說道。
  “袁公正值盛年,緣何言老?”邵勛故作不悅,道:“待到此間事了,定與袁公好好親近親近。”
  袁沖心下暗喜,但臉上卻是壹片雲淡風輕,道:“陳侯名滿洛陽,正要請教壹番。”
  “好,就這麽說定了。”邵勛遙舉酒碗,壹飲而盡。
  袁沖亦壹飲而盡。
  不管多麽看不起新貴暴發戶,在家族頹勢盡顯、日漸衰敗的情況下,人總是要面對現實的。
  老錢家族也難啊。
  今日這般扭扭捏捏與陳侯相交,落在其他士人眼中,說不定就要被嘲笑了。
  袁沖仿佛已經聽到有些人背地裏議論袁家不要臉,攀附新貴,還是個沒出身的武夫新貴。
  思及此處,臉已有些紅。還好飲了酒,別人看不出來,不然真是沒臉待在此處了。
  “素聞陽夏何氏乃開國元勛之後,今日緣何未見何氏俊異?”與袁沖飲完酒後,邵勛掃了壹圈,驚訝問道。
  酒宴上為之壹靜,沒人說話。
  陽夏何氏乃國朝高門貴第,何曾是開國時僅有的幾個封公的人之壹。
  子孫奢靡無度,不可壹世,“日食萬錢”乃至“日食二萬錢”,令人咋舌。
  去年,東海王司馬越回京後,在天子面前抓走了何綏,殺之。
  何綏之兄何嵩,為弟弟收屍後,曾經痛哭,前陣子病逝了,也不知道什麽原因。
  綏弟何機,性子矜傲,曾經淩辱門第較低的陽夏謝氏,令謝鯤等人上門拜謁。別人勸誡,他根本不聽,囂張得很。
  機弟羨,既驕且吝,陵駕人物,做官做得天怒人怨,在老家陽夏也搞得到處是仇人。
  這樣壹個家族,純純陽夏壹霸,又怎麽可能看得起邵勛,又怎麽可能聽他的號令?
  盧誌咳嗽了壹下,道:“君侯,仆在項縣,曾有人檢舉何氏不法事……”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盧誌身上。
  這人是真的狠啊!
  聽聞在鄴府之時,搞死陸機兄弟就有他壹份。這會到了豫州,又想弄死何氏兄弟?
  邵勛沒有說話,食指在案幾上輕敲著。
  陳郡五縣,除了陽夏何、袁、謝三個世家外,就沒什麽正兒八經的士族了。
  這也是他打算把陳郡經營成基本盤的主要原因。
  東行以來,潁川諸族皆服,更是死了潁陽亭侯荀顯。
  沒想到啊沒想到,荀顯之死還不足以警示眾人麽?
  不,其實已經讓不少人害怕了。
  至少,陳郡袁氏在刻意討好他。
  謝氏表面端著架子,實則慌得壹比,因為謝裒來了。
  何氏在作死麽?只能說,蠢無藥醫也。
  “查!壹查到底,誰都不準包庇!”邵勛下定了決心,道:“若有誰知道何氏種種不法情狀的,速速出首相告。知情不報者,以同犯論處。”
  說這話時,他看向了陽夏謝氏、袁氏、長平殷氏、譙縣夏侯氏、南頓應氏等周邊幾個縣的士族代表。
  眾人紛紛低頭。
  誰都知道,陳侯打算拿何家開刀了。
  陳郡是他的封國,理論上來說,此郡已經完全可以稱為陳國了,就像魯郡公賈氏的魯國壹樣。
  陳國之內,斷不允許有反對他的人存在。
  何氏如此不給面子,當真有取死之道。
  另外,眾人對搞死何家也沒太大的意見,原因無他,何家太目中無人了。
  尤其是同在陽夏的謝氏,就因為門第比何家低,每年都要上門拜謁,簡直就是羞辱。
  袁家也受過何家不少氣。
  把何機、何羨兄弟搞死,或許會有人不忍,甚至有兔死狐悲之感,但拍手稱快的人絕不在少數。
  有些腦瓜子轉得快的人,已經在思考能不能趁機撈點好處了。
  何家太富了,財貨、田地、商鋪、部曲眾多,若能分壹杯羹,那就再好不過了。
  邵勛看著他們臉上的表情,心中冷笑。
  貪婪之輩何其多也!
  何家的田地、部曲,他不可能給外人。
  他招了招手。
  唐劍會意,把頭湊了過來。
  “妳遣人去壹下洛陽,從禁軍中招募三百好手。”邵勛附耳說道:“再派人去忠武軍、牙門軍中,募三百人。和他們說清楚,可舉家搬來陽夏當府兵,人給田百五十畝、部曲三戶,衣甲、馬匹、器械我來給。”
  “諾。”唐劍低聲應道,轉身離去。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