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長劍

孤獨麥客

網遊小說

第壹章 征辟雨後乍晴,霞滿西天。伊水北岸零零散散立著幾個人,似乎在欣賞夕陽。其中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六十九章 進軍神速

晉末長劍 by 孤獨麥客

2025-1-8 21:03

  邵勛的大隊人馬壓根就沒進黎陽城,因為不在進軍路線上。
  先鋒將此城拿下,也是擔心側翼會有威脅,故試探壹番。結果這壹試探,就直接試探進了城內。
  黎陽就沒有正規軍士,這座城池好像被桃豹放棄了壹般,空空蕩蕩,糧食都沒有幾粒。殘存的百姓更是戰戰兢兢,害怕沈河的命運再度降臨到他們頭上。
  河對岸修建起了臨時浮橋。
  邵勛正式下令:劉洽率軍五千,北渡黃河,進駐黎陽。
  黎陽城南臨大河,是壹個可以直接接受河南岸補給的河防重鎮。因此,劉洽還有壹個更加重要的任務,那就是重修黎陽城,以為據點——從今往後,白馬津附近的鹿鳴故城不用守了,駐地移到河北岸的黎陽。
  六月初九,大軍離開黎陽縣北境,朝內黃方向進發。
  行軍間隙,邵勛在壹座莊園內接見了遠近使者。
  西閣祭酒胡毋輔之、右司馬羊忱、從事中郎柳安之、郗鑒、司隸校尉庾琛等人隨軍,靜靜站在其身後。
  過了黎陽,離內黃就不遠了,而且東面就是頓丘,位置十分關鍵,也非常微妙。
  李壽站在最裏邊,和庾琛眼神壹觸,又瞬間移開,默默想著心事。
  邵勛註意到了李壽。
  此人穿著麻布粗服,讓他有些懷疑河北塢堡帥的經濟狀況。但考慮到上次千裏奔襲茍晞,他的塢堡提供了相當糧草,並沒有窮到那種份上,那麽此人可能是故意的。
  同時也可以側面看出,今年的河北確實有點困難。
  “諸君能來,便是心向朝廷,有盡忠之節,此誠可嘉也。”邵勛說道:“今舉二十萬眾而來,便沒打算那麽簡單撤兵。諸位可有教我之處?壹個個來說。”
  邵勛看向李壽,示意他先來。
  李壽是塢堡帥,也是士人,出身頓丘李氏。
  只見他躊躇了壹會,道:“明公有匡國之謀、掃虜之略,故事播於三臺,名聲留於汲魏。義師大至,我等歡喜還來不及,今願奉上資糧,襄贊軍需。”
  “頓丘有兵幾何?”邵勛問道。
  “數千之眾而已。”
  “有妳們的人嗎?”
  “大部皆是。”
  “可能反正歸義?”
  李壽頓了壹會,沒有立即回答。
  “放心,此番我不與石勒決出個勝負,不會走的。”邵勛斬釘截鐵地說道:“爾等無需多慮。”
  說到這裏,他又看了眼李壽身旁那位叫尹芳的塢堡帥。
  此人祖上乃茌平人,三代以前遷居頓丘繁陽,算是當地豪強。
  “明公,石勒率大軍北伐,汲、魏、頓丘等地其實沒什麽兵,全靠咱們每家每戶出點人幫著守禦城池,有的縣城甚至壹兵壹卒都沒有,明公取之不難。”尹芳說道:“若非實在沒有辦法,誰願降胡?但我等上有老下有小,更有依附而來的諸郡縣百姓,壹舉壹動,幹系重大,明公若不能——”
  邵勛擺了擺手,喊道:“順齡。”
  “明公。”蔡承應道。
  “河北豪傑憂我南撤,不敢北顧。我欲北上鄴城,可敢隨我壹行?”
  “我為親將,雖赴湯蹈火,亦隨明公壹行,便是死也死在明公身前。”蔡承沈穩地應道。
  “金剛奴。妳年少那會,常撫胸長嘆,言天下尚未大亂,無有出頭之機。今機會來了,敢不敢去鄴城?”邵勛看向劉靈,問道。
  “有何不敢?”劉靈眉毛壹挑,道:“天下人千千萬,卻無幾人識得我劉靈。明公,我若擒殺石勒,大名可能哄傳天下?”
  邵勛大笑道:“還差壹點,若能擒得劉聰,方能天下聞名。”
  “那就先擒石勒,再殺劉聰。”劉靈大聲道。
  說完,挑釁似的看了眼河北塢堡帥們。
  “王雀兒。”
  “末將在。”
  “妳隨我南征北戰多年,可有怕過的時候?”邵勛問道。
  “銀槍之下無英雄。”王雀兒回道:“胡馬再強,亦非銀槍兒郎對手。”
  “金正。”
  “末將在。”
  “身上有幾道傷疤了?”
  金正也不言語,解開衣甲數了數,道:“還沒十道。”
  說完,指了指靠近胸口的那處傷疤,哂道:“匈奴人學藝不精,再偏壹點就能殺得我了。”
  “妳是我愛將,焉能使匈奴賊子賺得殺將之名?”邵勛笑了笑,問道:“今舉眾攻鄴城,敢不敢登城勇戰?”
  金正頭壹昂,大聲道:“星霜十年,征戰無數,殺的人我都記不清有多少了。今糧草充足,殺穿河北又有何難?”
  “郝昌。”
  “末將在。”
  “昔年妳在鄴府為將,可曾想過重回河北?”
  “流離之際,艱難之時,若非明公收留,我等皆死多時。”郝昌感慨萬千,道:“今老矣,不憂去日苦多,唯嘆壯誌未酬。明公若令我守鄴城,當肝腦塗地,以報君恩。”
  邵勛拍了拍他肩膀,又看向眾塢堡帥,道:“早聞燕趙之地,人多忠樸,俗尚義勇。今秉漢節而來,欲復中國舊土,君等若贏糧影從,提戈奮勇,異日論功行賞,亦可光耀門楣。”
  李壽等人欲言又止。
  “可暢所欲言,無需避諱。”邵勛看了他壹眼,說道。
  李壽定了定神,道:“我等在河北,對王師望眼欲穿。惜數年來,只聞衣冠南渡,遂自神傷,未免慨嘆,不得已而降胡。明公——”
  “彼輩有衣冠南渡,我卻有北風之思。”邵勛說道。
  李壽壹聽,沈聲道:“明公既有此誌,我若扭扭捏捏,活似婦人壹般,倒不像話了,今願從明公。便是明日斧鉞加身,亦不悔也。”
  邵勛又看向其他人。
  李壽扭頭看向他們,大聲道:“陳公大興義兵,計日討除賊寇,爾等何慮?往日做過甚事,有臉說出來嗎?再不歸正自效,悔之無及!”
  “明公寬宏仁德,不計前嫌。仆願舉兵追隨,滌蕩瑕痕,將來幽壤之下,見得列祖列宗,亦有話說。”李壽話音剛落,便有人站了出來,大聲回道。
  “父兄之教,背離甚遠。也曾猥從匈奴,侵暴州郡,今日思之,自棄何多!願至明公帳下自效贖罪。”又有人說道。
  “願從明公。”
  ……
  話說到這份上,壹行人紛紛表態。
  邵勛大喜,道:“素聞鄴中鹿尾甚美,今番北上,便欲逐鹿鄴中,於三臺置酒設宴,聊為品評。本還有所疑慮,今得諸君相助,大事濟矣。”
  說完,領著眾人出了莊園,指著白溝南岸正在行軍的赳赳武夫,道:“二十萬大軍下內黃,得之易如反掌。頓丘等地,靜候君等佳音了。”
  “謹遵明公之命。”眾人齊聲應道。
  ******
  送走河北土豪們之後,邵勛又回了莊園,與幕僚們商議戰局。
  “李重屯兵淇水石橋兩岸,紮營築城,爾等以為如何?”邵勛問道。
  “此為老成持重之方略。”眾人有些謙讓,到最後還是庾琛先開口:“屯兵石橋,南北二城夾河而立,可儲軍資,可屯大軍,無有抄掠之憂,亦有進取之資,此算不得錯。”
  李重已經在朝歌以北的淇水兩岸紮營十多天了,壹直沒有再度北上。
  他甚至築起了城,還是南北二城,夾河而立,北為屯兵之所,南為倉城。
  有人認為這是步步為營,老成持重。
  有人認為這是畏敵如虎,逡巡不進。
  還有人認為李重屢次請求增兵,實乃不堪大任,大軍交到他手上,有傾覆之憂。
  眾說紛紜,莫衷壹是。
  “李都督的方略沒有問題。”龍驤將軍幕府從事中郎郗鑒難得開口道:“大軍北上半月有余,其實並未遇到匈奴大軍。若就此不管不顧,孤軍深入,明公反倒要小心了,非將其召回不可。今朝歌之糧可經淇水輸至石橋,壹俟倉城築完,便可囤積糧草器械,以為進取。如此,石勒之兵抄掠無能,士氣低落,我軍糧饋無憂,意氣昂揚。此消彼長之下,再興兵北上,則把握大增。”
  “再者,明公既委以重任,便當信之。”郗鑒繼續說道:“流言蜚語,實乃不通軍事、嫉賢妒能之輩胡言亂語。”
  說到這裏,郗鑒起身對邵勛行了壹禮,道:“李重帳下羊聃、梁肅二將,軍中非議者甚多,或以其兇暴,或以其出身,指斥之間,難免傳聞於外。二將聽聞,寧不惴惴?仆請明公安其心。”
  “道徽真有柱國之才。”邵勛贊道。
  郗鑒又揖壹禮,坐了回去。
  “彥國,妳替我跑壹趟,賜李重三將金帛若幹。另曉諭三人,只要能將石勒大軍吸引過來,無論戰不戰皆有功。”邵勛吩咐道。
  “諾。”胡毋輔之應下了。
  “西路事了,今只剩東路了。”邵勛看向眾人,道:“傳令下去,勿要理會沿途襲擾之敵軍,直奔內黃,計日攻克。”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